慈溪水资源现状及解决方案
我的家乡是慈溪,我关心我的家乡和人民,尤其关心家乡的水资源。
慈溪,作为一个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长三角新兴城市,在许多人的印象当中,应该并不缺水。
可实际上,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地貌注定了慈溪地表拦蓄能力的先天不足。据水文资料显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445立方米,仅为宁波市、浙江省、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1/4和1/5,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严重缺水线。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和生活等各类污染对水环境的侵蚀日益加剧,市域水环境逐步趋于恶化。据2002年度环境监测报告显示,%,%,%。在此情况下,根据《慈溪市城镇供水水源规划》分析,即使充分发挥现有本地水资源及水利工程设施效益,,。
2003年、2004年那场50年一遇的干旱,使慈溪水资源的脆弱状况暴露无遗。曾几何时,一道买水景观呈现出另一种繁忙:企业耗水大户车水马龙,纷纷向周边余姚、上虞等市买水运水;市民排队买桶装水、瓶装水;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管网基础薄弱,自来水成了紧俏商品……
一时间,慈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快车道,遇到了水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短缺的双重“瓶颈”!
该情况引起了在慈的各级人大代表的密切关注。在宁波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二次会议和同期省人代会期间,慈溪市的省、市人大代表分别向大会递交议案,要求解决浙东引水问题。
2004年9月29日下午,经过慈溪市人大常委会的积极促成,宁波市十二届人大代表慈溪中心组约见了宁波市政府领导,就合理配置水资源、切实解决慈溪水资源严重短缺等问题向宁波市政府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在听取了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之后,时任宁波市代市长的毛光烈指出,慈溪市提出的将慈溪水资源平衡问题纳入宁波市水资源总体规划,是非常合理的。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水源建设的工作力度,加快浙东引水等工程的建设步伐。市政府还要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协调机构,形成一套有效的水资源协调机制,统筹做好水资源的配置、保障工作,协调解决慈溪向曹娥江及汤浦水库引水工程中的有关问题。应把慈东工业区块列入宁波工业供水范围,并要加快建设进程。
此后,余姚、上虞等市的有关领导表示:为了慈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困难再大,也要坚决把这“友谊之水”送到三北大地!
通过各级人大和代表的共同努力,慈溪“境外引水”工作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人局面。
1月9日,商谈多年的宁波慈溪市首个行政区划外引水工程在绍兴签定协议,这是浙江省首个跨行政区划引水项目。
该工程首期投入5亿多元,用管道把绍兴汤浦水库的原水引入慈溪周巷。根据规划,此次引水管线自上虞东部的丘陵地带穿越山区,经余姚牟山湖到周巷,全长53公里,其中隧道10公里,通过沿途的加压泵站,每日最大输水量可达25万立方米。
宁波的慈溪与绍兴的上虞仅一山相隔,虽互为邻居却分属两个不同的行政区划。上虞水资源丰富,而慈溪却水资源严重短缺。长期以来,由于供水水源受行政界线限制,本可以优势互补且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双赢事项,却无法实现。该引
慈溪水资源现状及解决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