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昌机器厂
中国近代第一家资本主义工业企业,至80年代已成为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是在自然经济解体、外资企业和洋务工业刺激历史条件下产物,标志中国民族工业起步。
创始于上海。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个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制造第一艘小火轮,1877年兼造车床,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1866—1894年,上海、广州、天津、汉阳先后创办的机器制造厂共16家,
主要业务是船舶修造,少数兼造轧花车、缫丝车等。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清光绪四年(1878年)三月,轮船招商局会办的朱其昂在天津的紫竹林村外开了一家牌号“贻来牟”的机器磨坊,是为天津第一家近代化私人面粉工厂,开创了天津机磨面粉的先河,成为中国北方最早民族企业,也是中国食品工业最先使用机器生产的厂家。贻来牟机器磨坊虽然称为机器磨坊,其实真正使用机器的部分只是由蒸汽机代替了驴马牲口来推磨,但仅仅这一个改变就让朱其昂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最开始的时候,“贻来牟”机器磨坊只有一台磨面机,司务员2人,小工10几个人。但由于机器磨面“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还是让朱其昂一年就赚到了六七千两银子。后来,“贻来牟”机器磨坊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所用的石磨也改成了由进口的德国石块加工成的盘。而在“贻来牟”机器磨坊的影响下,上海、福州、北京等地也相继办起了机器面粉厂,其机器生产的成分也越来越高。此后,境内民族工业和外资工业相继发展起来。后来,由于操作不当,造成锅炉爆炸,引起厂房大火,工人死伤,机器被毁,磨坊遂一蹶不振
继昌隆缫丝厂
1872年,陈启沅回国创办一家机器缫丝厂。因当时简村以至江浦一司一带未有制作机器的工场和技术人员。后来缫丝厂就由陈联泰负责缫丝机器的改造与安装,陈启沅亲自负责技术指导,后至1873年工程全部完成。同时,陈启沅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以后,南海县最早的一批近代产业工人也随着诞生了。
鸦片战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