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2 2 2
卷(Volume) 30,期(Number) 3,总( SUM) 110
页( Pages) 343~354, 2006, 8 (August, 200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 etMetallogenia
川、滇、黔接壤地区铅锌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
演化背景及成矿作用 2 2
张志斌 1, 2 , 李朝阳 1 ,涂光炽 1 ,夏斌 1 ,韦振权 1, 2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640;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摘要:川、滇、黔接壤地区铅锌矿床的分布受大地构造演化背景的控制。天宝山矿床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变形的应
力、应变场的分析显示与区域变形相对应的区域性应力场有印支晚期和燕山期两期,其主压应力方向分别为 NWW
向和 SSW 向,印支晚期区域性近东西向的挤压是形成 NWW 向容矿的张性断裂的主要动力,该期为主构造期;燕山
期 NNE - SSW 向的区域性挤压应力,具有引发区域性 NEE向张性容矿构造的条件。结合区域岩浆活动和矿床同
位素年龄资料的分析,认为印支晚期和燕山期发生的两次区域性小规模的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有较密切的联系,
岩浆活动可能为成矿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和热能。构造应力、应变场所反映的构造期次、区域性的构造岩浆热事
件与铅锌矿床的成矿在时间上是同步的。该地区铅锌矿两期主要的成矿作用分别和晚三叠世扬子板块与兰坪-
思茅地块碰撞、义敦弧与扬子板块碰撞,以及早侏罗世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洋打开、扩张的时间一致。该地区两期
主要的成矿作用发生在三叠纪晚期和早侏罗世。
关键词:川、滇、黔接壤地区;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应力场
中图分类号: P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1552 (2006) 03 0343 12
川、滇、黔接壤地区是一个大型的铅锌成矿区, Zn和 Pb, 伴生组份有 Ge、Cd、Ga、Ag。矿石具有结
在该成矿区内有 400多个铅锌矿床(点)产于以上晶粒状等结构和块状、脉状、角砾状,浸染状、条带
元古界灯影组和古生界为主的白云质岩石中。与国状、团块状及斑点状等构造。围岩蚀变普遍发育,但
外密西西比河谷型(MYT)矿床相比(Leach and San 较弱,且局限于控矿断裂带中,主要有白云岩化、黄
gster, 1993) ,该地区一些矿床的矿石品位很高,这铁矿化、方解石化、硅化、重晶石化和绢云母化。
类矿床是区内主要的工业矿床。从区域上看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全区主要铅锌矿床铅同
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沿几条大的断裂带呈串珠状线位素 Pb206 /Pb204 、Pb207 /Pb204 、Pb208 /Pb204比值较为分
性分布。大部分矿床和围岩的关系表现为矿石充填散(杨应选等, 1994;管士平和李中雄, 1999a) ,一
在张性断裂和各种破碎带中,矿床的形成晚于围岩, 些矿床具高的放射型成因的 Pb (涂光炽等, 1984;
属后生矿床(阙梅英等, 1993; 杨应选等, 1994; 林杨应选等, 1994;林方成, 1995) ,铅同位素组成在
方成, 1995) 。铅结构模式图上的投影点大多在造山带和上地壳范
这类矿床的矿石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和围,也有些点落在下地壳范围(杨应选等, 1994;林
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重晶石、方成, 1995) 。由于二叠纪峨眉玄武岩在本区内广
石英、玉髓、萤石及沥青等。矿石的金属组分主要为泛发育,且玄武岩中存在金属矿化和高的铅、锌矿物
收稿日期: 2005 - 10 - 28;改回日期: 2006 - 01 - 0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1CB409805)资助与中科院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 KZCX3 SW 137) 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张志斌(1962 - ) ,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Email: zhangzhbin@ gig. ac. cn
344 第 30卷
含量,有人认为该地区铅锌矿的形成与玄武岩浆活的找矿潜力(裴荣富等, 2005) 。因此,研究该成矿
动有关(柳贺昌, 1995; 柳贺昌和林文达, 1999 ) 。带区域构造演化的历史及构造环境和成矿的关系就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对该地区进行的一些矿床稀土地显得十分重要。
球化学研究,显示矿石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轻稀土本文在对川、滇、黔接壤地区铅锌矿床产出的大
富集的特征,不同于含矿的碳酸盐岩地层,提出这些地构造演化背景及应力、应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
铅锌矿
川_滇_黔接壤地区铅锌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演化背景及成矿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