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邦项羽的道德品质
15407809 刘凤逸
摘要: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楚汉之争绝对算得上是最为混乱也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段历史之一,在秦王朝猝不及防轰然坍塌之后,所有人迎来了一场“黎明之前的混战”。在这场战争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二人以及围绕他们展开的一次次较量。下面笔者将通过分析刘邦和项羽的道德品质来看待这段历史。
一、前言
古语有云,时势造英雄。不同于三国时期的豪杰并起、诸雄鼎立,在楚汉之争中有两个人站在权力的制高点,凌驾于众人之上。他们的争斗持续了整个秦汉王朝的过渡时期,乃至流传后世,仍让后人争执不休,褒贬不一。以狡诈无赖、堪比滚刀肉著称的汉高祖刘邦,从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脱颖而出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统一天下的皇帝,开创了对中华文明有着深远历史的汉王朝;而有着卓越的军事天赋、曾是楚国贵族子弟的西楚霸王项羽却最终与他的宏图伟业、复仇复国之路失之交臂,身葬乌江。其中的成败得失十分耐人寻味。翻阅《史记》和《汉书》,让我们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分析他们的性格找到答案。
二、城府深厚的高祖皇帝——刘邦
历史上对于刘邦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帝王,善于听他人言,宽容大度,为后市做出巨大贡献,有人则认为他心狠手辣,有着市侩小人特有的狡诈无赖。但总的来说他的功远远大于他的过。
刘邦是一个有远大志向,懂得学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年轻时的确是一个平头百姓,父母是刘大叔刘大妈,小时候叫做刘四,并没有自己的名字,且年轻时油滑爱吹牛,就是个小混混。但据《》记载: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明即使他是个小人物也具有旁人不能及的远大志向。他以“信陵君”为楷模,并对他的行为处事进行模仿,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的气质,使自己更为挺拔自信,健谈,同时学会了如何揣摩人心,笼络别人。他对人才的宽宏以及善于纳谏就是一种笼络的方法。因而他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皆忠诚效命,连自视甚高的张良也敬佩地对人说:"沛公殆天授也"。
刘邦是一个懂得克制,能屈能伸的人。
据《史记》记载,刘邦入关后,从樊哙、张良谏,封秦重财物于府库,不取分文。并当众宣布:"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同时派人到各县乡村广而告之。秦人大喜,献上牛羊酒食犒劳军士。沛公又推辞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古籍中有记载,刘邦本性也是贪财好色的,他的父亲甚至叫他“无赖”,但是为了达成目标,他懂得克制自己。鸿门宴上,刘邦受邀而来,谈笑不露一丝破绽,面对最大的敌人姿态卑微,从而迷惑敌人,成功脱身。“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刘邦是一个非常冷静,善于听取意见的人。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如这类“从其谏”“用其计”的字句在记载中不胜枚举。刘邦的出色不仅在于他能听进别人的劝谏,
浅析刘邦项羽的道德品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