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县第一小学包虫病防治知识教案
(适用于四、五、六年级)
日期班级授课老师
教学内容:包虫病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包虫病,了解包虫病的相关表现。
2、使学生知道包虫病的一些常见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包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原学】
当虫卵随狗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牧场、畜舍、蔬菜、土壤和饮水,被人或羊等吞食后,进入肝脏,发育成包虫;部分可进入肺成为肺包虫。
【发病机理】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狗。在流行区的羊群中常有包虫病存在,而居民常以羊或其它家畜内脏喂狗,使狗有吞食包虫囊的机会,以致狗感染包虫,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人也可造成间接感染。
(二)易感性
人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因包虫囊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
二、包虫病的传染方式
人体感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直接传染:主要是与狗、猫密切接触后,误吞虫卵而感染。(2)间接传染:是指由于虫卵污染水源、土壤、植物或蔬菜等,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去流行区出差、
旅游、劳动的人因吃饭、饮水而感染。
【预防】
包虫病为人兽共患疾传染源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预防不仅是生物学范畴内的一个复杂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1)控制传染源:关键是预防犬类感染。广泛宣传养狗的危害性。野狗应予捕杀,牧羊狗、警犬等应予登记,。定期检疫。牛羊的内脏深埋或焚化,严禁用来喂犬。
(2)切断传染途径:重点在于饮食卫生与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与不吃生菜。凡是与犬接触较多的猎人、牧民和儿童,对他们进行卫生宣传,不要用手抚摩犬的皮毛,不让犬舔人的手脸,同时养成饭前用肥皂洗手的习惯。
(3)增强体质,提高人体抵抗力。
综合措施: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特别在流行区,让人们了解包虫病的感染途径,严防误吞虫卵。
(2)加强犬的处理与管理,定期投放喂药,阻断传染源。
(3)严格卫生检疫肉食品,使包虫生活史不能延续。
包虫病防治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