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数学”心得体会
“体验数学”心得体会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的能力之间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间接学习;而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到知识的获取——体验学习。两种学习方法相比较,后者的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得多。因为后者是学生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理解和感受数学。而像这种学习活动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所以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要亲身参与。
那么,什么是体验呢?所谓的“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下面,就如何进行“体验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准备体验。
教学“认识人民币”,课前我以争当“人民币小宣传员”为情境,请学生调查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让他们先去生活中获取新知识的素材。教学时我就播放有关人民币的宣传片,让学生从中认识、了解人民币,知道那些是自己通过调查知道的,那些是自己现在知道的,你还想说点什么呢?学生在介绍时他们兴致勃勃,有的从颜色、图案、大小等特点上介绍人民币,有的介绍有关识别假币的知识,还有的说起外国货币的名称和钱币发行的历史。听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介绍,我都给予肯定的评价,其他学生也发出了称赞的声音,这样学生在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知识,更积极的意义在于,通过参与,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又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回家收集一些不同类型的尺,向家长询问这些尺的不同用途,并和爸爸、妈妈一起量一量自己和家人的身高。在正式上《厘米的认识》这一课时,先让学生介绍带来的不同的尺子和它们的不同用途,再观察这些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学生的交流中就不知不觉地认识了尺上的刻度线、数字还引出了《厘米的认识》的课题。当问学生对厘米的认识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也答得很轻松了,有学生说:“我想知道1厘米有多长。”马上有学生站起来,做个手势:两个手指靠拢着,“是这样长,差不多”。而且,还有学生向老师提出了许多超出本节内容的东西。正是因为学生有了课前的亲身体验,所以上课时才非常投入,热情很高,学习起来也就感觉特别轻松。
在上课开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参加“体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体验的良好习惯。
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为了使学生体验到自我创造的成功感,我设计了一个不同于课本的教学内容:小组合作用不同形状的实物搭一搭,为北京XX年奥运会献上一份礼物。这样,学生很高兴的融入到这个情景中,并且能够很好的掌握学习内容,是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掌握知识。同时也对学生的每一幅作品都给予肯定与赞赏,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自然学习的劲头就更浓了,效果也就更好了!
同样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过程中,我把枯燥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设计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如: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个场景:小明拿10元钱去超市买水果,价格表里显示:苹果每1000克
“体验数学”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