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聊斋--内容讲解(精选).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聊斋志异
1
“曲尽世态,冥会幽探”:《聊斋志异》的小说世界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一瓢儿侉子评价说:言鬼透入之深,可谓“鬼中少爷”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的渊源。
2
狐鬼世界的建成
成书模式:一书而兼二体
一类是各类奇异传闻的简单记录(六朝志怪)
一类是神鬼、狐妖、花木精灵的奇异故事(唐传奇)
3
建成模式:人鬼(狐、神、梦等)互参
人入异域幻境
异类化入人间
4
人入异域幻境
在人入异域幻境中,有入天界,入冥间,入仙境,入梦,入奇邦异国。
《罗刹海市》
大罗刹国不重文章,以貌取人,而且妍媸颠倒,必须“花面逢迎”(现实的讽刺漫画)
海市国里推重文士,能文的游人便获荣华富贵(戏拟的理想图)
这些都是怀才不遇、处世艰难的境遇中的作者心造的幻影。
5
幽冥世界的形式化
人类早期对死亡的恐惧
佛教中地狱和果报观念对人的影响
部分志怪小说的传播
蒲松龄对冥间及鬼官的描写,没有屈从渗透进民间信仰中的本有的观念和固定模式,而是随意涂抹。他用冥间地狱作为对人的恶行恶德的惩罚、警告方式,通过精心编纂的篇章用作映照现实社会的艺术工具,镜头是对着官府的。
6
“阴曹之暗味尤胜于阳间”(《席方平》)
“例应割髀肉,行贿才可恕免”(《考弊司》)
冥间世界、人鬼故事现实政治主题
对冥间的揭露就是对现实社会的揭露
将人世官府的黑暗、官僚的贪残映照出来
借人鬼之遇为惨死者设置吐苦情、诉幽怨的场合
7
异类化入人间
非人的形象:狐、鬼、花妖、精怪
异类中的女性,以人的形神、性情为主体,将异类的某种属性特征融入或附加在其身上。
比如花姑娘是獐子精,所以她身上有香气
阿纤是鼠精,写其家窖有储粟
……
8
社会人生狐鬼花妖精怪形象
美丽、善良温馨、欢乐、幸福安慰、帮助
性格、形象情志、意向象征性的文学意向
寄托意愿,补偿现实的缺憾。(《红玉》《凤仙》)
开掘出人的可贵的心灵,进入更高的境界。(《宦娘》《阿绣》)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清高节操和对老庄人生哲学中所崇尚的复归自然天性的向往。(《婴宁》)
9
《聊斋》中神秘意识的淡化
一、利用梦,仙境等形式将抽象的主题形象具体化,凸显喻体和喻本,使寓意明显,从而奇趣可观
二、将神秘意识转化为审美方式,看似单纯记述奇闻异事,实则嘲讽了现世的荒唐,使文章意趣大增。
10

聊斋--内容讲解(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3777735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