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智能电网简介
欧洲智能电网的定义
提出的背景
驱动因素
技术特点
路线图
“超级智能电网”计划
欧洲智能电网的定义
Smart grids as works that can intelligently integrate the behavior and actions of all users connected to it - generators, consumers and those that do both – in order to efficiently deliver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ecure electricity supplies.
智能电网作为一个电力网络,可以整合网络中连接的所有设备的行为,从而有效地提供可持续的、经济的、安全的电力供应。
智能电网作为为满足欧洲未来供电网需要而进行的大胆尝试,其特性有:一是柔性,满足用户需要;二是易接入性,保证所有用户的连接通畅,尤其对于可再生能源和高效、零或低CO2 排放的本地发电;三是可靠性,保障和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质量;四是经济性,通过改革及竞争调节实现最有效的能源管理。
欧洲智能电网提出的背景
当前欧洲电网的基本结构,主要是满足大型传统化石燃料发电厂的远距离输电,而如今的能源问题使欧洲面临改变发电规划的现状。低碳发电技术的发展和需求侧管理效率的大幅提高,将使用户能与电网互动。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结构正朝我们走来,但这些根本性的改变,会给电网设计和控制带来很大影响。
在2004年12月召开的“国际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整合会议”上,电力工业和相关研究机构建议成立“未来电网欧洲技术论坛”。之后,欧洲委员会研究总局为该技术论坛制定了基本理念和指导原则。
2005年,"智能电网欧洲技术论坛"正式成立。该论坛包括了来自制造、输配电系统运行、研究机构和监管部门的代表,主要目标是:把当前的电网转换成一个用户和运营者互动的服务网,以提高欧洲输配电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及可靠性,并为分布式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整合扫除各种障碍。
2006年4月,"智能电网欧洲技术论坛"的顾问委员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愿景,之后又制定了战略研究议程,用于指导欧盟及其各国开展相关项目,促成了智能电网的实现。
欧洲智能电网的驱动因素
环境问题:化石燃料发电会排放出各种有害气体,引起气候变化,这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环境和经济挑战之一。因此要研究出最经济的技术和措施,使欧盟达到京都议定书和后京都议定书的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是欧洲应对环境问题的基本战略。
电力供应安全: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能可靠性、供电质量,以及发电和输电容量的要求不断增长。欧洲输配电系统基础设施正日益老化,越来越威胁到电网安全、可靠和高质量供电,因此需要在考虑电网新功能和新挑战下重新设计电网。
欧洲内部电力市场:随着电力市场不断发展,市场监管框架不断完善,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欧盟的竞争战略。不断加剧的竞争鼓励电力工业提高效率,发展和创新技术。最终人们期望欧洲内部市场能带来各种益处,如更多选择的服务方案和更低的电价。
欧洲智能电网的技术特点
在欧盟的能源需求结构中,石油占41%,天然气占23%,煤占15%,核能占16%,可再生能源占6%。在以石油和天然气作为主要的发电能源结构的情况下,发电装机的增量或存量调整主要依赖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而且欧洲很重视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在这种能源政策的引导下,欧盟理事会能源政策的中心目标是发展风能、水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因此欧洲的电力发展模式是向分布式发电、交互式供电的分散智能电网,更加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这是引领国际电网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欧洲能源发展终期目标是分布式发电,而不是强调电网规模的扩大。
欧洲智能电网介绍(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