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员培训教程
一化验室安全
二人员管理
三仪器、设备管理
四试剂管理
五样品管理
六检验管理制度
七药典、行业标准中有关概念及规定
八微生物检测常识
一、化验室安全
火灾:火灾:出现火灾时,要立即切断电源,并使用灭火器材,同时与有关部门联系,请求援助。水是较常用的灭火材料,但化验室起火时,是否用水来灭火要十分慎重,因为有些化学药品比水轻,会浮在水上流动,反而可能扩大火势;有的药品会与水反应发生燃烧甚至爆炸。
触电:触电:遇到触电时,首先应该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但不能徒手去拉触电者,以免抢救者遭电击,应迅速用绝缘物切断电源。将触电者抬至空气新鲜处,如情况不严重,能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知觉。若已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氧。
割伤:割伤:割伤时,若有玻璃碎屑混入伤口的,必须立即取出。将伤口清理干净后,在伤口上涂抹红药水或龙胆紫药水,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烫伤或烧伤:烫伤或烧伤:如皮肤只出现红痛或红肿,可涂以95%的酒精并浸湿纱布盖于伤处或用冷水止痛;如皮肤起泡,除以上方法外,还可用3%~5%的高锰酸钾涂抹并用纱布包扎;如组织破坏,皮肤出现黑色、棕色或白色,需用消毒纱布后去医院治疗。注意不要把烫伤引起的水泡弄破,以防止感染。
化学灼伤
化学灼伤:化学灼伤时,应立即脱掉衣服,清除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并用大量干净的水冲洗,再用消除这种有害药品的特种溶剂处理。
A如被碱类灼伤,需立即用大量的水洗涤,然后用醋酸溶液(20g/l)冲洗或撒硼酸粉。
B 如被酸类灼伤,需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用NaHCO3的饱和溶液冲洗。
C 如果眼睛受到化学灼伤,最好的方法是立即用洗涤器的水流洗涤,避免水流直射眼球,也不要揉搓眼睛。用大量的细水流冲洗后,如果是碱灼伤,再用20%硼酸溶液淋洗;如果是酸灼伤,则用3%碳酸氢钠溶液淋洗。
二、人员管理
1 更衣
进出化验室应更衣、换鞋、戴(脱)帽
2 化验室卫生
每天上班时化验员及时打扫自己的卫生区,值日生打扫走廊卫生,下班将各自卫生区的垃圾带走
三、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管理:仪器领用--------填写仪器领用登记表(及时)
仪器校准------新到容量仪器使用前进行校准(容量瓶、量筒、刻度吸管、大肚吸管)
仪器使用
滴定管的使用
1、使用时应先用欲滴定溶液润洗2-3次;
2、注入溶液或放出溶液后,需等待30s-1min后才能读数(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溶液留下);
3、滴定管应用拇指和食指拿住滴定管的上端(无刻度处)使管身保持垂直后读数;
4、对于无色溶液或浅色溶液,应读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视线应与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相切);
滴定时,,或从接近零的任一刻度开始,这样可固定在某一段体积范围内滴定,减少测量误差。。
移液管的使用
使用时应先用欲取溶液润洗2-3次;
吸取溶液至刻度以上,立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将移液管向上提升离开液面,管的末端仍靠在盛溶液器皿的内壁上,管身保持直立,略微放松食指,使管内溶液慢慢从下口流出,直至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与标线相切为止,立即用食指压紧管口。将尖端的液滴靠壁去掉,移出移液管,插入盛接溶液的器皿中;
盛接溶液的器皿如是锥形瓶,应使锥形瓶倾斜成约30°,移液管直立,管下端紧靠锥形瓶内壁,放开食指,让溶液沿瓶壁留下,流完后管尖端接触瓶内壁约15s后,再将移液管移去。
容量瓶的使用
容量瓶塞子应配套;
使用前,应检查容量瓶瓶塞是否密合;
不要用容量瓶长期存放配好的溶液
容量瓶长期不用时,应该洗净,把塞子用纸垫上,以防时间久后,塞子打不开;
容量瓶一般不要在烘箱中烘烤,如需使用干燥的容量瓶,可用电吹风机吹干。
玻璃仪器洗涤
洗净后的玻璃仪器倒置时器壁应不挂水珠,然后用少量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分多次(最少三次)涮洗。
玻璃仪器洗涤时要注意在使用各种性质不同的洗液时,一定要把上一种洗液除去后再使用另一种洗液,以免相互影响。
玻璃仪器的损坏
玻璃仪器损坏时请及时登记;
损坏的玻璃仪器请不要再使用,以免割伤手。
设备管理
验证新到设备需要进行验证
验证方案
验证报告
设备校准
酸度计校准
1 将“选择”钮拨至pH档,“斜率”旋钮顺时针旋到底;“温度”旋钮旋至溶液的温度值。
2 把用蒸馏水清洗过的电极插入pH=(25℃时的值)的标准缓冲溶液中,待读数稳定后调节“定位”旋钮至该溶液在当时温度下的pH值(当时温度下的pH值可查附录)。
3 用蒸馏水清洗电极然后将电极插入pH==(根据被测溶液的酸碱性确定选择那一种缓冲溶液,如果被测溶液呈酸性则选pH=;
化验员培训教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