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颖一:“中国创造”真正的阻碍在教育
有人说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但是不应忘记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却可以把原始的创造性扼杀或者毁灭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时下无论政界、商界都在试图求解突破的重大课题。
2月15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从教育与创新关系的角度提出了思考。他指出,未来十年是中国要建成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时期,而新思维从哪里来?原创从哪里来?创新又从哪里来?钱院长通过对比华人教育与犹太人教育方式的巨大差异揭示了“中国创造”真正潜伏的危机所在。
犹太人在全世界只有2000万人口,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将近200人。中国13亿人口至今只有8位华裔学者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而且他们的获奖工作都不是在中国本土完成的。犹太文化一是注重家庭、二是注重教育,中国人对教育很重视投入也很大,但是教育方法与同样重视教育的犹太人有所不同。
他举例说,中国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都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而据说犹太人学生回到家里,家长却问:“你今天问了什么好问题?”
很明显,前者导向“技能”,后者导向“创造”。
2011年,中国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正如很多有识之士指出的,至今为止仍是以大取胜,大而不强。
钱认为,中国的教育特点与中国目前的竞争优势直接关联。中硬背、大量做题、反复练习,可以让考试成绩优异,让钢琴演奏熟练,让生产成本降低,但是这些都不能替代创新和创造。那么,强从哪里来?从创造性中来,而人的创造性与教育有直接关联。有人会说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也许,但是不应忘记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却可以把原始的创造性扼杀或者毁灭。
关于创造性的来源,钱颖一认为有三个基本元素: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它们都不是指向知识本身,而是超越知识本身的。
最后,他发出忧虑,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只是致力于灌输知识而不注重于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个国家就很难进入引领世界的地位。中国教育的今天就是中国经济的明天。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消息,201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16万亿元左右,世界排名从十一五初期的第四名上升到第二名。十一五期间,我均增长速度的两倍多。
12月18日下午消息,第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广东清远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表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但在产品价值链中的附加值很少,工业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中需要发挥重要作用。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黄利斌表示,从国内数据看,出口额和外汇储备将跃居成为世界第二位,工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五年间累计增长了近一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钢铁、汽车、水泥、天然气等200个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但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在许多产品生产的价值链中,中国企业拿到的附加值很少,单位投入所能换取的价值要比发达要远低于发达国家。”黄利斌提醒。
据悉,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消耗较快增长将是一个长期趋势。由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能源资源供应将长期处于约束的状态,而我国单位产出能耗远远高于国际。
我国每年石油、铁矿石、铝矿、铜矿等的进口量占全世界比例超过10%,但是矿产的回收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以上,近年来凸显的油荒、电荒等加大了我国能源资源的保障压力。
去年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任务仍十分繁重。
我国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为40%左右,而能源消耗量占全部总能耗的70%,同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主要排放也集中在工业领域。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中,工业要发挥重要的作用。黄利斌认为,在建设两型社会中,政府部门应该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着力构建有利于两型工业发展和两型社会的政策环境,充分利用法律的、经济的、政治的措施,发挥市场的调配性作用;加大政府对节能减排与
中国创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