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
一、《论语》是什么?
二、为什么要学《论语》?
1、《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中且集中的体现,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源头。
2、《论语》中体现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人,有必要比较全面深入地去了解孔子的思想。
3、孔子之后的儒家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对孔子思想有许多曲解和歪曲,有必要进行甄别。
4、孔子思想在当今中国道德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个人精神品质。
三、如何学习《论语》?
《论语》其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三字经》
关于《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是语录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论语〉选读》的教学指导意见的学习要求——
“基础要求”指名句名段背诵积累、重点字词句段的翻译、课文内容的解读等难度稍低的要求。
“发展要求”主要指初步理解《论语》文化内涵,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及作用。
全面掌握各章的字、词、句,理解各章的意思和观点,做到烂熟于胸;在此基础上,把每课所选录的各章进行分析概括融合,从而了解孔子有关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哲学方面的思想,并进行评析和传承。
为政以德
基
本
要
求
、 、 。
“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在文中的意思,并理解“共、道、齐”等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
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
鸣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
,说说孔子提出为政者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发展
要求
“为政以德”的思想。
“均贫富”的含义。
预习检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春秋后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和各诸侯国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为争夺权力,各诸侯国内经常发生流血政变,子弑父、臣弑君如同儿戏;一些诸侯王上台为了满足自己荒淫腐朽的生活,变本加厉地剥削百姓,结果搞得民怨沸腾。为了维护自己的残暴统治,许多诸侯国的国君更是依靠暴力手段“折民惟刑”,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借鉴西周初期“明德慎罚”思想,主张以德治国。
背景
为政以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