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情画意学古诗 披文入情感受美——小学语文低年级“文包诗”课.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诗情画意学古诗披文入情感受美——小学语文低年级“文包诗”课
《咏华山》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古诗教学的新文体——“文包诗”。“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独创,苏教版教材在低中高三个年段都安排了“文包诗”。编者的意图十分明确,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让学生初步学会古诗的自学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拿到一首未曾学过的古诗,就能从资料当中理解古诗。这三个年段,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要求,目标一以贯之,设计科学合理,分层向前推进。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从字面上来看,其核心词是“诗”,教学自然要围绕诗来展开,以诗统文,借文解诗,感悟诗歌的意象,领会承载的情感。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对“文包诗”课型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咏华山》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研究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以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效果。
(一)、图文并茂,创设情境
在教学《咏华山》前我对班上的孩子进行了调查,得知去过华山的孩子并不多,华山离孩子们的生活是比较遥远的。为了能够使他们在学习中更真切的感受华山的高大和雄伟,我认为图文并茂,创设学习情境尤为重要。在教学时我通过介绍华山的视频、图片,补充有关华山的背景资料让孩子们先全面地了解华山的相关知识,激发他们了解华山的急切愿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我还认为在教学伊始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孩子们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在课一开始,我先带领学生复习生字词,紧接着说“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顿时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孩子们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品读感悟,体会意境
在本课教学中如何让孩子真切地体会到华山的“高”,读出华山的“高”呢?是我在研究中要突破的难点。
1、放声朗读,整体感知。
在教学课文第2自然段时,首先我让孩子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起初在教学中孩子们并没有说到华山的“高”,有的孩子说华山很大,有的说华山很美,华山很陡很很险等等。从中我发现一年级的孩子没有把握段落中心句的能力,我钻研教材后决定就把问题提得更具体明确一些,如:“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能用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这时孩子们就很自然地找出了第二段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他们从起初毫无目的地找,到后来能够准确地把握段落的中心句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孩子阅读理解的能力。虽然是一年级的课堂,我们在教学中应逐步给孩子们渗透一些简单的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这样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够逐步地提高。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在朗读中提升语文素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重点抓住“啊!华山真高哇!”这一句指导学生细细品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悟,悟

诗情画意学古诗 披文入情感受美——小学语文低年级“文包诗”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ang1982071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