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od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根本特色张兴茂【摘要】在消灭了私有制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允许存在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起点,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区隔开来。社会主义条件下允许存在并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没有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拨乱反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但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有助于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特色【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27(2010)04000804【作者简介】张兴茂(1963—),男,河南巩义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赋予了社会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pood路涵盖了和贯穿于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或曰底色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解答,有助于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与逻辑结构,从而更为全面和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笔者认为,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下,允许存在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一、非公有制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经典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其结构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乃至于政治制度的基础,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根本性质。所以,马克思主义历来“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①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冲突。其结果就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从而保证生产力的继续发展。这种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②亦即社会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同时,由于生产资料的全社会所有,使得任何个人“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③劳动也就成了衡量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尺度。所以,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吸纳了资本主义时代的一切成就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是消灭了剥削的社会主义,是实行全社会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这是马恩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设想。严格说来,经典社会主义只是关于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pood理论。至于未来社会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制度安排,由于他们“不是设计未来的大厦”,④则鲜少论及。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较之资本主义,必然是政治更加文明、文化更加先进、社会更加和谐。在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中,由于生产的高度社会化要求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私有制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所以,经典社会主义没有为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中预留空间。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总是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具体的所有制问题,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总是在特殊而不是一般的意义上来讨论所有制问题。他们重点研究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所有制是这样,资本主义之前的所有制也是这样。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究竟是什么样子,由于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来都是仅仅揭示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而拒绝设计任何具体细节。这一点对于我们分析所有制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我们既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空洞地谈论所有制(比如撇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性认识其基本经济制度),更不能想当然地设计所有制结构(比如所有制问题上的“升级竞赛”)。二、非公有制经济与传统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自然会与马恩的设想有很大不同。然而,传统的社会主义照搬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结论而忽略了其立论的基础。为了建设“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而大加挞伐。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尽管也有列宁时期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退却,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但就其本意而言确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列宁去世后,对于如何对pood待新经济政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布尔什维克党内争论的问题。斯大林在经过了对新经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根本特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