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下降综合症
(EDS-76)
减蛋综合征(EDS-76)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产蛋量骤然下降、蛋壳异常、蛋体畸形、蛋质低劣。
1976年,荷兰学者Van Eck首先报道此病(并因此得名EDS-76)。
1977年分离到病毒,随后北爱尔兰,英国及欧洲也有报道。
1986年我国发现阳性病例,1990年初步诊断本病。
概述
属腺病毒科、禽腺病毒Ⅲ群。直径70-80nm,无囊膜的双股DNA病毒。
能凝集鸡鸭鹅等禽类的RBC,可用HI检测。
只有一个血清型。
能在鸭肾细胞、鸭胚成纤维细胞、鸡胚肝细胞、鸡肾细胞和鹅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增殖良好。
接种5~7胚龄卵黄囊,则胚体萎缩。接种7-12日龄鸭胚能良好繁殖,并可使鸭胚致死,尿囊液具有很高的抗体。
病原:腺病毒
流行病学
易感群体:各种年龄均可感染,但幼龄鸡不表现临床症状。主要发生在24~35周龄产蛋高峰期。
产褐壳蛋的母鸡最易感,产白壳蛋的母鸡发病率较低。火鸡、珍珠鸡、鸭、鹅也可感染本病。
传播方式:该病可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
本病发生时,常出现IB、呼肠孤病毒及CRD的混合感染。
①感染鸡群无明显临诊症状、通常突然出现群体性产蛋下降,产蛋率比正常下降10%~50%,平均达30%,可持续4-10周或更长。
②产出软壳蛋、薄壳蛋、无壳蛋、小蛋,蛋体畸形,蛋壳表面粗糙,如白灰、灰黄粉样,褐壳蛋则色素消失,颜色变浅、蛋白水样,蛋黄色淡,或蛋白中混有血液、异物。异常蛋占15%,破损率增高。
③流行过后,一般难恢复到平常水平,发病越晚、越难恢复。
④发病时,种蛋孵化率降低,并出现大量弱雏;-(-)。
临床症状
高产蛋鸡群突然出现产蛋下降,畸形蛋
显著增多,多为软壳、白壳或无壳蛋
蛋壳质量变差,软皮蛋、无壳蛋增多
蛋品质下降,蛋清稀薄如水
聊城大学农学院《禽病学》课件病毒病之EDS-7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