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龙安区规划建设城区生态
都市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实施方案
(2010—2015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设立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决定》(豫发【2009】15号)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安阳市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引领示范区实施方案》的意见,结合龙安区农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亮点、探索机制为目的,紧紧围绕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探索推动农业工作机制创新、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新路子,为全区农业工作争创一流业绩、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积累经验、探索模式、作出示范。
二、实施范围
按照关于《安阳市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引领示范区实施方案》的意见要求,龙安区生态都市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核心区设在龙泉镇、彰武办事处,核心区位于安阳市龙安区西部,规划范围涉及龙安区的龙泉镇、漳武办事处41个村
、6万亩耕地、。
三、实施步骤、内容及预期发展目标
通过引领示范区建设,到2015年,,年递增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83元,年递增9%。
(一)第一阶段,启动打基础阶段(2010年)
1.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龙泉、吴家洞、梨树厂、东方山等七个村庄为依托,启动龙泉花卉生态园发展建设,将景区分为十大功能区和八个自然景观区(金线柳烟一龙泉、花香农居一吴家洞、十二花坊一吴家洞、原野激扬一梨树厂、水上渔家一东方山、南屏晚钟一牛黄岗、十里银滩一北方山与东龙山、荷塘月色一西高平)。完成金线柳烟、花香农居、十二花坊建设,成片种植,连片开发建设腊梅园、桂花园、玫瑰园、紫薇园等生态农业园,同时在园内可开发时尚茶吧、咖啡馆等休闲场所。按规划依水建筑豫北民居风格的四合院式安桂园大酒店,满足举家、会议等团体性旅游休闲。完成一个大型智能温室和一个休闲娱乐场所建设、办好第三届中国腊梅文化节;对阳光冬雪枣基地进行林地美化改造,补植色彩艳丽的樱桃、李子、石榴、柿子等名优果树;在矿业农庄,主要发展果-草-禽等循环农业,增建一个百亩温室大棚蔬菜无土栽培采摘区,构建动植物共生、良性循环、无污染的生态景象
。
。建成龙泉镇、彰武办事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引领区内土地流转面积要占到本地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0%以上,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要占到土地流转面积的15%,培育各类土地流转典型10个(其中精品农业、生态休闲景观农业典型5个);
。围绕龙泉花卉和省级森林公园、腊梅园、金线柳烟等精品园,打造豫北最大的花卉交易基地,整合现有的花卉资源,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引导,建立产供销一体的大型花卉交易市场;建设规模化的瓜菜种植区,打造以东上庄高效日光温室百亩园、高北河无公害胡萝卜千亩方为中心的蔬菜种植区,建成季节性蔬菜交易市场一个。打造以吴家洞、梨树场为中心的农家乐休闲区,围绕矿业农庄、东方水城、彰武无公害水产养殖建立特色休闲基地,打造市区后花园;充分发挥特色农业的增收带动优势。
。利用龙泉花卉种植历史悠久的优势,发挥花卉种销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引导带动作用。对3家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指导
。以联户沼气工程、养殖场集中供气及大中型沼气工程为主,积极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4200户,完善配套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立一定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信息交换平台以及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组织网络,大力开展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培训、针对农业生产服务业从业人员(包括科技示范户、村级动物防疫员、植保员、农机手、沼气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种养大户等)的技术培训和针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培训。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人(引导性培训8800人,职业技能、服务业、加工业1200人),
。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按照安全、优质、环保、高效的要求,建立1套标准推广管理工作体系,做到市有专家指导、县有标准推广、乡有技术服务、村有示范大户,制定2项生产技术规程;培育有2个叫得响、销得好的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个无公害产地。全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二)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2015年)
。完成原野激扬、(可利用风格迥异的古朴建筑,冬雪枣基地,开发农家乐旅游;利用荒山荒坡可供开发的资源,在荒坡荒沟地带建造山地白行车、汽车拉力赛、CS、定向运
建设生态农业发展改革引领试验区规划资料汇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