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蔡林梅(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 519000
E-mail:clm102812@ 电话0756-8203103)
【教材分析与课程标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在学习了前面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这也是我们以后了解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基础。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运动对海洋环境乃至整个地球地理环境影响很大。本节内容对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课程标准
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作为经典的自然地理内容,在新、旧课程中都属于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范畴。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将洋流教学内容进行简化,不再探讨密度流、补偿流的成因,重点介绍风海流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在教学方法上新课程强调了运用地图归纳洋流分布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课改理念。分析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
a、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洋流模式图”、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以及绘制的简图;
b、在熟练绘出“洋流模式图”或“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图”的基础上,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c、在熟练绘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图”的基础上,配合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维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
(3)掌握利用手绘地图分析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知识方法:(重点、难点通过设计绘图练习来达成)
(1)根据洋流形成的主要成因,绘制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简图;
(2)运用洋流模式简图或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简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3)通过查阅和整理资料,运用案例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方法: 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2) 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海洋观,增强现代海洋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共同分析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4)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教学重点】
(1)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示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2)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绘制地图分析地理事物、归纳地理规律的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
(1)强调抓住知识的基本原理,重视运用原理解决类似问题能力的培养;
(2)以图为线索,培养学生的画图、读图分析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w
【教学主要过程】
知识模块
教师活动指导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1
教学设计“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