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优秀党员龙德强的先进事迹材料
龙德强,男,藏族,1955年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现任川县银杏乡沙坪关村党支部书记,县十届人大代表。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龙德强将失去4名亲人的巨大悲痛转化为抗震救灾的积极行动,及时果断组织全村514名幸存者从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陆上孤岛”安全转移,并冒死在国道213线“死亡区”搭建渡河溜索,避免了近3000行人的无辜伤亡,被中组部表彰为首批“抗震救灾优秀党员”。
沙坪关村地处离震中映秀仅14公里的岷江河谷地带,藏羌汉三个民族杂居,背靠悬崖,面对大江,毫无安全缓冲区可言。5月12日下午2时28分,由于强烈的震荡,沙坪关村在顷刻间被夷为平地,58人当场死亡。极度恐慌的村民们或四处奔逃,或跪地祈祷,完全乱作一团。此时,远在离村7公里外的罗圈湾沟四级电站检查工作的龙德强来不及掩埋一手抚养大的侄儿的尸体,冒着随时可能被山石砸死和泥石流掩埋的危险,连跑带爬,淋着暴雨在巨石的缝隙中艰难前行,连夜往村里赶。
在村口得知与自己患难30年的爱妻和情投手足的哥嫂遇难的消息后,这个坚强的藏族汉子不禁晕倒在地,失声痛哭。随后立即转身组织党员干部和民兵50余人冒着余震对幸存者进行全力搜救。
13日,龙德强把惊恐不已的村民们转移到了一块相对安全的洋芋地里,并搭建了临时帐篷。当晚,他召集村民开会,研究在交通、通信、电力彻底瘫痪情况下的自救办法,安排民兵昼夜巡逻。余震、泥石流、洪水、瘟疫……面对村民不断增加的恐惧和担心,他大声说道:“只要有一个村民在,我龙德强就不会离
开大家!”
看到重伤员肖开英伤口发炎生蛆时,他心急如焚,徒步到乡政府去找药,并寻求转移办法。每天,他都要手抓一根钢绳、脚踩一根钢绳,渡过一座在悬在高空的长100余米的危桥,在山体垮塌、飞石不断的情况下来回穿越6公里的生死线。
为了消除村民的恐慌,他还带头冲进随时可能倒塌的废墟中抢出一台电视,架起“锅盖”,把摩托车汽油收集在一起,利用附近工地上的一台发电机发发电,让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在孤岛上空响起。
大灾见大爱,大难显大勇。要通过国道213线103至109这段死亡之路,除了渡河之外别无他法。沙坪关村民亲眼看见沿老路硬闯的人一个个遇难。“不能眼睁睁看着过路的人被活活打死!”龙德强带上民兵,冒着随时可能被激流卷走的危险,连夜在罗圈湾加固一条废弃不用的溜索。当这条溜索已经被磨细、面临断裂时,他又组织村民四处寻找钢绳,迅速搭起了一条新的溜索。正是通过这两条搭建在死亡区的“生命线”,铁军某团300人才得以及时北上草坡施救;某军特种大队1分队和武警某部才将1万斤救命粮食按时背抵银杏乡;被困彻底关超限检查站的20多名职工(包括3名重伤员)才得以安全转移;无数过往的路人才保全了性命。
抗震救灾优秀党员龙德强的先进事迹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