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与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历史的一些特点
一、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五个时期)
(一)从唐朝开源年间~~19世纪20年代:古代报纸
朝廷官报:主流
三种类型非法民报(小报):现于北宋后期,盛于南宋,隐现明清
合法民报(京报):现于明朝末,盛于清
(二)19世纪20年代~~19世纪90年代初:在华外报的发展与垄断期
《申报》、《新闻报》
(三)19世纪90年代中期~~20世纪10年代中期:国人自办近代报刊的高潮期
维新运动:第一次高潮
革命派报刊
改良派报刊论战:第二次高潮这一时期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表现在:
1、涌现出许多重要的报人、报刊:梁启超《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严复《国闻报》;唐才常、谭嗣同与《湘报》《湘学报》;陈少白《中国日报》;章士钊《苏报》;章太炎《民报》;于右任“竖三民”;詹大悲与《大江报》
2、影响深刻的报刊思想: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的“耳目喉舌”论;以采访独家新闻、内幕新闻和写新闻通信著称的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
(四)1915~~1927:中国现代新闻业黄金时期
内容:五四运动将新闻事业推向新高度:西方新文化、新道德、新观念、新思想广为传播;《新青年》为龙头,学生报刊为主体(启蒙报刊);大革命:思想“百家齐鸣”。
黄金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表现:1、百家齐鸣的报刊发展的热潮中,无产阶级报刊出现;
2、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报刊的新变化和共产党报刊的新发展;
3、民营的企业性大报进一步发展:北京《世界日报》,天津《大公报》,上海《申报》《新闻报》;
4、中国的广播事业诞生和通讯社事业初步发展;
5、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发展。
(五)1927~~1949:两极对立新闻事业二、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历史的特点:1、从事业性质上看,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a各种新闻媒介应政治斗争需要而产生;b政治家办报是中国新闻媒体运作的主流
2、从新闻业务上看,中国的报纸重视言论,尤其是政论(注: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是报刊政论时代)
3、从管理体制上看,机关报成为了中国的新闻传播媒介的主体。4、从沿革的角度看,它有一个“在华外报的发展和垄断时期”主线:政论报纸到政党新闻业
注: 重点:政论时代的报刊活动、黄金时期的新闻业发展、两级对立时期共产党的新闻活动
兼顾:古代报纸、在华外报、两极对立时期的私营企业性大报第二部分中国封建社会与古代报纸[1] 中国早期的新闻传播情况
[2] 朝廷官报的出现与其沿革、性质及作用[3] 非法民报的出现与其演变、特征及意义
[4] 合法民报的出现与其发展、特征及意义[5] 对中国古代报纸的评析
一、中在的新闻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一种形式是史官传播;另一种是太师采风。
中国古代报纸最早出现在唐朝开元年间
中国古代报纸大体上有三类:朝廷官报、非法民报、合法民报二、朝廷官报的出现与其沿革、性质及作用:
出现的原因:维护封建中央集权制的需要;给各级官吏提供一定的情况。
沿革:产生于唐代,一种中央朝廷变法的政府公报性质,一种地方官员驻京机构编发的情报性质。称为“报状”“报”等。
发展于宋代:“进奏院状报”“邸报”“朝报”等,内容比唐代有所扩充。延伸于明清:“邸报”“邸钞”,形式上有重大发展,即活字印刷三、非法民报的出现及其演变、特征及意义:
小报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新旧党矛盾文化进步,读书人增多,印刷技术进步
演变:产生于北宋后期盛行于南宋隐现于明清特征:1、有一支专业和业余的编排、采写队伍2、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可读性较高 3、传播迅速、时效性较快
4、小报的编发者以赢利为目的,因而小报是中国最早具备商品性质的报纸5、客观上起到了表达舆论的作用6、屡遭查禁,有很强的生命力
意义(从特征中找):1、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和朝政国事的封锁,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的需求;
2、办小报的目的在于赢利。报纸具有商品性和可读性;
3、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意、舆情,有一定社会进步性。
四、合法民报的出现及其发展:
《京报》是一种以刊载朝廷宫文书为主要内容的可以公开出版发行的民营报纸,可能是因为它起初在京城刊行而得名,既有邸报的特点,又有小报的特点。
产生:《京报》的产生,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愈来愈迫切,《京报》产生于明代后期,发展于清代。
特征:1、内容是官报的翻版,“宫门抄”“谕旨”“奏折”、社会新闻;
2、形式比较完备:固定的刊期、报名和形式;
3、报房自主经营管理:《京报》有专门从事编印和发行的独立机构“报房”。
五、对中国古代报纸的评析
新闻史论文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