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权抵押贷款,激活农村“沉睡资产”让“沉睡”的耕地、房屋变成可用的资本,曾是农户梦寐以求的事情。我省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的“两权”抵押贷款以来,解决了众多农户的融资难的问题。近日,记者在金寨、庐江等试点县调研发现,“两权”抵押贷款还有待提标扩面,要进一步健全配套政策和措施,解决金融机构放贷风险。流转土地可作抵押缓解农户燃眉之急8月24日,金寨县良田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承琴拿到了200万元贷款。“我用流转土地368亩向县徽银村镇银行作抵押,银行很快就同意放贷,解决了合作社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林承琴说。只有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实现金融机构对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点对点的“输血”,才能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提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林承琴介绍:“放贷前,县金融办、县徽银村镇银行等单位和机构,组织专家到合作社的田头,对流转土地面积及猕猴桃的价值进行了评估,按最高抵押认定价值的40%进行了放款。”当前,在利好的政策推动下,我省部分农户手中的“两权”有了融资功能,大大提升了生产规模和质量。金寨县天源猕猴桃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孙斌透露:“猕猴桃一亩地成本费要2万多元,仅施有机肥就需4000多元,我准备用200万元作启动资金种植有机猕猴桃。”“从8月底以来,全县已经发放了600万元的贷款,3家猕猴桃合作社均获得了200万元的贷款。”金寨县金融办副主任张伟枫说。目前,“两权”抵押贷款在我省多地展开。潜川森鑫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传能介绍,公司从庐江农商行获得400万元的林权抵押贷款后,为公司扩大再生产注入强大动力。农户能获得上百万元的抵押贷款,也归功于各地的配套政策和针对性举措。比如:今年,金寨县一口气出台了“农村‘三权一诚’抵押贷款实施方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加速推动抵押贷款的落地。合肥工业大学教授万伦来认为,把流转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创新了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缓解了抵押难、融资难的问题,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强化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权功能。“两权”贷款遭遇瓶颈亟待完善配套
两权抵押贷款,激活农村“沉睡资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