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王后雄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通过对探究式学习活动和新课程教学功能的探讨,探讨了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的多种方法。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具体教学案例阐明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情境的全面性、真实性、情感性、问题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关键词:化学新课题;问题情景;设计方法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很少提问题、不善于提问题、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问题情境的涵义及其在探究学习中的作用
问题情境是指主体为达到某一活动目的所遇到的某种困难和障碍时的心理困境。对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急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运用以前未曾使用过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
我们根据对探究式学习和课堂教学过程的分析,概括总结出在课堂开展探究式学习的主要过程为“情境—问题——探索”。
图1 探究式学习师生活动的流程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探究式学习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创设情境,即教师将化学问题或事实镶嵌在一种模仿或真实的环境中,呈现给学生。情境主要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整个教学的起点和成败的关键。其次是发现问题,在教师引导下,问题情境激发着学生去掉非化学因素的情境,关注情境中的化学知识和学生不能解决的化学现象,从而主动感觉问题、提出问题,即情境问题化。
在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比较淡薄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或是在某些教学环节上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提示事实的矛盾或引起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平衡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
再次,要注重学习情境的设计和调整。对学生来说,学习活动的情境不同,他们具体行为的展开也是各异的。因此,教师应多创设一些探究性的学习情境,特别是当学习活动未能充分展开时,在做出学生是否能力不足的判断之前,先探讨一下自己创设的探究性学习情境对于学生能力的发挥是否适宜,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设计方法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解决问题为手段,贯穿实践性。化学新课程创设的问题情境通常有以下一些途径。
教师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将学科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两相融通创设问题情境,如日常生活中一幅熟悉的场景、一次亲身的经历、一个生动的自然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