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解读(2007-03-1210:14:27)转载▼分类:偶遇偶事偶感 一张“桌子”,连同一套象征与现代接轨的多媒体器材,一位“德艺双馨”的除了冥界以外的各界各色人物,一束束求知欲极强的思辨的眼神,成就了今日多少讲坛/课堂/讲座/讲堂。 上海图书馆是一块各种学术思想交叉而又活跃的福地,多少大师和明日之大师在这里或慷慨陈词、指点江山,或语重心长、娓娓而谈,或针砭时事、闪烁思想。。。我想,上图不会忘记他们,听众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也是不会忘记他们的。迄今为止,我虽遗憾地只到过两次,但每周六日的讲座日程表基本上我都了然于心的。 昨天还算是个好天气。有阳光,风不大,气温在10度左右。主讲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骆玉明老先生。先生一上来就说自己临时感冒,本来想改期再讲的,但想到已经公布了时间,不想对不起观众,就来了;还说自己上课从不对着稿子讲,不用多媒体,就看着一张不怎么填字的纸;不是自己不认真对待,其实是很认真的。说完还憨憨地笑了两声。全场也被他的笑声感染了~~~ 先生讲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连带后来的提问,大体内容涉及到如下几点: 1《世说新语》成书时(魏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当时士族与王权处于平行权力阶段,魏晋时期也是历史上由独尊儒术到各种思想大活跃的一个鲜明的时期,文学艺术特别的活跃,各种张扬个性、表达情感、反映创造的“流质”浮出水面。 2主讲三个内容: A英雄与名士。 所谓英雄应本色、名士对风流,是这一时期对人的品格的最鲜明的写照。古人评价一种能人,最大的褒扬或许就是说某某称得上是“圣贤”。骆先生认为这是一种道德化的概念,虽说好似与人的才能有关,但是事实上并非所有冠以“圣贤”称谓的人都是才能很大的人。比如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好像就只是较能挨饿而已(哈哈,我回来一查,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说得好像有道理哦) 英雄有时出自名士,就好像名士当中也可能出英雄一样,但是,英雄与名士,有时又有几近相反的一种意思。“英雄”是指不循常规,用现在时兴的话说是“不按规则出牌”的人,也是具有强烈个性和开创力量的人,它源于本色,是不加掩饰的。典型人物如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名士”用《后汉书》的词语来总结的话,还是“刻情修容”滴。“刻情”么,《三国演义》中招杀的倪横派名片一事可见一斑。“修容”可由三国两晋时期的何晏说起,何晏生得姣若女子,对自己外表非常看重,据说形象工程也搞得好,对自己的身影从来都是恋恋不舍地看了又看,“顾影自怜”这个成语就是送给这位“美男子”的啦。晕哦~~~ 总之一句话,《世说新语》在历史上第一次大范围地崇尚英雄与名士,它与早期只推崇的强调德性、收敛约束自己的“圣贤”形成明显的对比,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吧。 B名教与自然。 名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意义却很深。它希望给出世界一种秩序、价值理念,但世界是变化的,不可能有什么既成的东西照搬来做。老庄崇尚自然,然而却不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有效的价值观。看过《世说新语》的人都会有一个念头,就是,人得活在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中。西晋人放任、怪涎,东晋人较为优雅。是名教好还是任自然好呢?以嵇康为例,这是个悲情人物,相传后世历代帝工所渴求的《广陵散》就是他的
世说新语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