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抗日英雄马.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抗日英雄一代将星——马本斋数理金融1553424孙子莹伟大领袖毛主席被人们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毛主席并不只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还是伟大的战略家和理论家。马本斋的功绩虽不及毛主席,他敢战又能智战也的确是难能可贵。抗日英雄无数,将帅之才寥寥。马本斋便是将星之一。马本斋(1901-1944),经名尤素夫•马本斋,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民族英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马本斋在革命斗争中深深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这句被他写在入党申请书上的话感动了回族甚至全体中华人民的心。马本斋因病不幸逝世后,毛主席题下七字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英雄逝世,精神永存。“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加强大。”正如尼采这句经典的话,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中的马本斋,自幼时起就就尝尽了生活的辛酸苦辣。十三口人的大家庭,却只能靠租种别人的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活。后来,在马本斋10岁时,他的母亲送他到本村私塾读书,却因家庭贫困,只念三年便无奈退学。生活的挫折并没有因为马本斋的弱小可怜便停止折磨。在马本斋十七岁时,谁料家乡遭遇大旱,还只是懵懂少年的马本斋十分懂事的随父亲外出做工,踏上走西口的路,谋求生计。有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还未深入的了解社会情态的少年,便已经开始在社会底层以炸油条为生,生活的窘迫并没有因为马本斋的坚韧而稍有好转。无奈之下,马本斋又随父亲远走,几经辗转到内蒙古给人放马。“放马放马,四海为家”,简单的八个字,看似顺其自然,却也难掩一个满腔热血的少年的辛酸。凡此种种,哪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压在一个普通少年的身上都可能会把他压垮,可马本斋似乎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不凡“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马克思的这句话用在马本斋的身上再合适不过。正是马本斋不息的奋斗,才使得他注定会是一个英雄而非庸人。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不仅仅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它也影响了出身于贫苦农家注定不凡的少年的心。本就不凡,更何况既有天时,又有人和。从五四运动之后,马本斋便开启了自己不平凡的将士的一生。在大多人都目不识丁的军营里,粗通文墨又刻苦训练的马本斋一再受到提拔。之后的几乎残酷的军事训练以及对系统的军事知识的学习,使得他对如何作战怎样更好地作战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使得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战士,而是一个“将才”。后来在胶东莱阳的强攻和奇袭相结合的战术,“将才”初显。在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全境后,“不抵抗”的密令伤了多少战士的心。不少的将帅各怀鬼胎,只求自保。此时的马本斋怎会因时势改变自己的原则。虽然知道会被上司训斥,却依然无畏,慷慨义举。在无奈之时仍不屈服,即便毅然回乡,也不改初衷。如此胸怀,怎能不让人敬佩?一个27岁的青年,正耀光辉,怀着为民族、为所有华夏子孙奋斗的理想,深刻的理解着生命的意义,即便如今它们的实现受阻,都通过马本斋甘于刻苦,敢于奋斗的精神使它们有机会实现。“人在逆境里比在顾境里更能坚强不屈,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保全身心”作为优秀“将才”的马本斋完美地诠释了雨果的这句话。后来卢沟桥事

抗日英雄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世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