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概述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50万年新增病例数为5000~~3万例属于乙类传染病,有一定地方性国际上列为二类生物恐怖战剂群体感染后难净化根除病原体1887年,英国军医Bruce从马尔他岛死于“马尔他热”的英国驻军士兵的脾脏中分得羊种布氏菌()布鲁氏菌属(Brucella)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布氏菌(Brmelitensis)1、2、3型牛种布氏菌(Brabortus)1、2、3、4、5、6、7、9型猪种布氏菌(Brsuis)1、2、3、4、5型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neotomae)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ovis)犬种布氏菌(Brcanis)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与人类感染主要的传染源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感染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次是损伤的皮肤、黏膜和交配感染也可通过吸血昆虫的叮咬而感染。人类布病主要是由于接触带含有病原菌的各种污染物及食品,经消化道、呼吸道等感染。流行病学易感动物60多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是其宿主羊、牛、猪最易感其次是水牛等,鸡、鸭等也感染性成熟动物较幼龄动物易感职业病养殖、屠宰、皮毛乳肉加工的从业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等人类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之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生者有2~7%。人传人感染?人传人罕见,急性期菌血症以及各种分泌物中也能够排出布氏杆菌而传播值得注意现象主要是羊种布氏菌感染以散发性发病为主接触传播不是主要方式人传人的途径性传播,多见男传女母乳传播垂直传播(胎盘)接触传播(排泄物和血液)其他传播方式(骨髓移植、器官移植、输血等)发病机制感染过程的形成及临床表现特点,取决于布氏菌侵入途径、菌量、菌型、毒力和人体的生理状态感染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淋巴源性迁徙阶段;菌血症阶段;多发性病灶形成阶段;慢性布病阶段;慢性纤维化阶段1、淋巴源性迁徙阶段布氏菌沿淋巴管转移到相应淋巴结,常缺乏显著的淋巴管病变。淋巴结可见到增生性炎症,最后形成肉芽肿为特点的淋巴结炎。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布氏菌在胞内生存并大量繁殖,淋巴结成为布氏菌的贮存地,以此形成原发病灶2、菌血症阶段布氏菌在原发病灶大量繁殖病原体血行播散超过细胞的吞噬反应能力败血症,释放内毒素释放内源性致热物质,局部组织炎症,变性坏死
布氏杆菌病地诊断与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