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与医学
谨献给│
生命道上一切受苦的心灵
就在那│
最苦最烂的泥沼中,
极乐极妙的莲花
│就开在那儿!
一、前言
拜佛是一种深入开发内在自性潜能的合理律动,不但有益身、心健康,而且可以训练高层次的觉照能力。如果再由它‘令心喜悦、舒畅、安定’的功能而言,它也是最高妙的享受和娱乐。
拜佛是自觉的律动,最高的享受
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表达礼敬的方式也有差异,比如:有的以拱手、有的以鞠躬、有的以磕响头来表达。在西藏、拜佛常用大礼拜方式,甚至在冰天雪地,他们也虔诚全身直仆,趴贴在地,双手也向前伸直贴地。在印度有九种表达礼敬的方式,称为‘天竺九仪’
礼敬之表达方式,各有差异
在我国各道场、寺庙、一般多采用‘五体投地’的方式来礼佛,而虽同是五体投地的方式,实地动作上亦有(1)先右后左,及(2)左右同运二大类不同。
五体投地,法虽有异,各有深义
(1)先右后左:因印度以‘右’代表正道,故以右膝先跪,手亦先右后左,依序著地,代表尊重正法,愿使众生得正觉道。
作法:正身而立、合掌垂首(手轻撩衣下摆)、初右膝、次左膝、两肘、依序著地;再伸两掌,掌心朝上,观想如触接对方之足,并以头额触地一拜(佛光大辞典6582页)
五体投地,法虽有异,各有深义
(2)左右同运:即两手对称同时按地,两膝亦同时跪地。此法是以左右手分别表示止、观,定、慧,权、实,慈、悲,故左右同运,表示定慧等持、慈悲双运、止观双运等义。
所以,这二类方法,是各有道理、各有深义的,我们要虚心学习、深入体会。
五体投地,法虽有异,各有深义
由上所述,可知礼拜有种种不同方式,我们在不同的道场,可能会学习到不同的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它的特色、含义,和优点。在这里,我们必须特别强调—如果到道场中,参加团体共修,就必须尊重领导者的教导,也要尊重别人的方便,和团体的整齐划一,那么就要遵照该道场采用的仪式来进行。
学习拜佛的正确心态
因为能够尊重别人,也就是礼敬诸佛的表现,和恒顺众生的实践,我们要虚怀若谷地学习、吸收别人的长处,才能不断地改进自己、修正自己,这才是修行,才是拜佛、学佛谦敬的精神和正确的态度。我们在此所介绍的方法只是敬供大家作参考而已。
学习拜佛的正确心态
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别人所用的方式,和自己原先所学的不同,或和自己固有的习惯姿势有异,就产生种种抗拒不容的心理,自生懊恼乌云;(不仅拜佛如此,做任何事皆然)。或把精神浪费在怀疑,而无法深入领会个中好处;或因某些动作,自己一时学不来就灰心退缩,或筋骨一向缺乏运动、比较僵硬,而做不到就打退堂鼓;甚至妄自批评,生轻慢心。这都是自己用不良心态、障碍自己,和礼佛的精神内涵,是全然不相应的;和开发自心佛性美德也是背道而驰的。
勿以不良心态,障碍自己
拜佛与医学 如何拜佛?(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