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入世挑战,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一、现阶段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农业已面临着市场化、同际化的形势,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一个焦点,就是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安全。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同农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与同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在出口农产品中,因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引起的拒收、退货、销毁、索赔事件屡屡发生。在市场检查中,有毒大米、加入吊白块的有害面粉、用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肉等层出不穷。而农业标准化工作就是优化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二、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要建立“六大体系”: 第一,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建立农业标准体系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在认真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各地要结合当地的特点,以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标准的制定为切入点,积极制定农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和产地农业环境标准,建立相适应的农业标准体系。第二,建立推广实施体系。推广实施工作,农林部门要加大力度。要以标准化为手段,对农业产品环境、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和产后的加工、保鲜、储运、包装、标志等实施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努力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名牌农产品、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和基地建设。第三,建立检测监测体系。依据各地特点,建成特色明显、优势互补,比较完善的农业检测体系。侧重建设机动性强,贴近农村、贴近市场的检测体系,就地就近快速检测项目,重点开展常规分析和定性速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市场和龙头加工企业等都要根据标准化需要建立质量自我监测机制,开展常规项目的经常性检测,提高产品质量。第四,建立质量认证体系。农产品的质量认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质量认证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无公害农产品、名牌优质农产品和采用国际标准的农产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第五,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农产品的质量管理涉及农业生产全过程,要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贯彻执行农业标准的监督管理,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加强农业环境,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重点跟踪监测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及粮食、食用油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以及化肥、农药、饲料、种子、农业机械的质量问题,对生产不合格的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依法予以处理或公开曝光。要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强制性检测制定,逐步确定一批强制性检测项目,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规范性、经常性检测,并在报刊上予以公布。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在超市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无公害农产品专卖区,质量指标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农产品不得进场销售和交易。第六,建立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为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必须要建立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在内的服务体系。从种子,种苗、种畜到栽培(养殖),从施肥、施药到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全过程,各部门都应各负其责,按照分工,责任到人,积极做好服务、引导、推进工作。要加强服务机制的建立和培育,依靠各个部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完善到位的服务体系。要积极为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资金筹备、产品加工和销售服务,努力帮助其解决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三、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应注意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紧迫任务,也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求高的全新事业,政府要把农业标准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由技术监督、农业、林业农机、工商、财政、科技、卫生、环保等部门参加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农业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定农业标准化工作规划和计划,把农业标准的项目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新增的财政支农资金要重点向农业标准化工作倾斜,科技三项经费要考虑农业标准项目;建立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关部门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检测手段的建设。第二,抓住重点、热点,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一是创建一批示范基地。要把农业标准化的突破口选在建设示范区上,二是造就一批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三是营造一批重点加工企业。要创建一批“公司+农户+标准示范区”、“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新模式,形成一批以示范区为依托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第三,加快创新,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一是制度创新。通过建立六大体系围绕农业标准十五目标推进,建立奖励制度,对在农业标准化推广和实施工作中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要制定农业开放优惠政策,促进农业招商引资,推进农业发展。二是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化农业就必须依靠农业标准化,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各地优势,着力培植主导农产品、特色农
农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