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泼水节说课稿.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快乐的泼水节》说课稿天福小学崔雪芹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第三单元第一课《快乐的泼水节》。我主要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说自己的想法。1、课标解读《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基于对课标的认识,我将本节课设计的落脚点就放在了聆听、感受、演唱、体验、合作、创作上。并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感知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各民族的音乐。2、教材分析《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的歌曲。歌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热闹场面。歌曲为单乐段结构,共四个乐句,每乐句四小节,呈方整结构,曲调富有傣族音乐特点。而且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旋律只有三个音符的不同,三四乐句节奏归整,统一,所以整首歌在学习中难度不是特别大。3、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鉴赏及识谱视唱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能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加上歌曲旋律起伏不大,有相似的地方,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不是太难。基于对本班学情的分析,在教学中我始终以情境教学活动为突破口贯穿教学始终,创设浓厚的教学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聆听,设计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歌曲。4、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2、通过图文介绍,初步了解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以及它的代表性乐器——芒锣和象脚鼓。3、通过听琴演唱、画旋律线演唱、师生接龙演唱等方式唱好歌曲中多处一字多音;通过师范唱、动作演示等方式唱好结束句的休止符及高音“1”。教学重难点的设计就放在目标1和目标3上。5、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上分为七部分。(一)赏图导入,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导入部分,选择了傣族最具代表性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结合姿影婆娑婆娑的凤尾竹、美丽的孔雀、穿着民族服装的傣家姑娘等一些富有代表性的图片播放,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带去傣族的风情,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傣族的美丽风景。(二)图文介绍,了解风情。学生对傣族可能并不陌生,但对泼水节可能只知道名字,具体的知识了解甚少,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泼水节,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图片配以文字说明向学生介绍了“泼水节”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传统节日,为后面学习歌曲奠定基础。(三)逐层聆听,感受歌曲。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首先设计了两次聆听,看似简单,实际上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再听歌曲,用本首歌四二拍的节奏模仿敲击泼水节中的象脚鼓,即熟悉了歌曲,感受了四二拍及强弱规律又体验了敲击象脚鼓,可谓一举三得。(四)趣味节奏,解决难点。本环节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学。我总结了3个突破点。突破点一:解决一二乐句的演唱。这两乐句的附点节奏及旋律的演唱是重难点,一味枯燥的练习和讲解只能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环节我始终以“泼水节里的水珠”为引领,配以形象的“水珠”课件,采用听师范读、划拍读、随琴轻声演唱、画旋律线演唱、找相似乐句、随教师手势演唱等方式让学生从视觉、语言及方法上都能保持很高的兴

泼水节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