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东至县实验小学尧城分校章兰芳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里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2、学情分析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和训练,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汉字的经验和方法,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读写姿势。他们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演读更受他们欢迎。他们想象丰富、乐于表演,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但他们的问题意识不强,虽然他们也能围绕某一内容提出较有深度的问题,但往往不能独立的、主动地提出问题。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知识和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2)能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3)通过朗读、讨论、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创设情境,情感体验,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4、教学重点:⑴识字、写字。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2)融情于文,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二、说教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运用课改新理念,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起引导和过渡的作用,加强学生的角色体验,适时引起学生思维冲突,让学生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三、说学法教法与学法相辅相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眼看、耳听、口读、脑想、身演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他们有机会动脑想、动口评、动身演,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四、说教学过程我安排2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