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摘要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
质基础和基本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非农建设需要占用大量耕地,导致我
国的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而我国可供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且开发这些资
源需要付出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代价。因此,只有通过内部挖潜、集约用地来解决这
一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居民点的形成与发展一般是自发的,缺乏统一的规划,
造成目前大多数村庄布局混乱、占地瑶积大、土地利用租放。随着人地矛盾的力羁
剧,农村居民点的内部挖潜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农村居民点土地的集约利用也
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农业土地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等相关领域
的研究成果,首先界定了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农村居民
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相关理论;然后依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方法,建立了农
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评价和村级评价两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评价
模型。调查表明,造成居民点土地低度利用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的法律知识欠缺,农
村宅基地管理不严,村庄建设缺少规划指导,土地制度不完善。因此,要提升农村
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必须加强村庄规划,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法律法规,广
泛开展宣传教育,严格执法管理,积极推迸农村居民点整理,加强中心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土地
1绪论
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不仅是战略机遇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 也是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 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农村居民点占地多,人均用地面积大,居民点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村庄内部结构混乱,大多农村居民点相互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此外‘空心村”现象严重。,“空心村”内宅基地闲置面积约占10%-15%。
为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适应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换届土地供需矛盾,必须改变城镇土地粗放、低效率利用的局面。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旨在通过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调查、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挖掘存量土地利用潜力,为制定城市土地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意义包括以下几方面:
。对于粗放利用或过度利用的土地,可以运用经济杠杆和公共干预,促使其向集约利用的方向转变。
2. 为土地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分析,对现状进行集约利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找出制约集约利用的因素,制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
,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整体水平,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土地存量。
土地集约利用概念最早来自于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对农业土地利用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