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了解氧气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主要物理性质;
通过观察带火星木条复燃,硫在氧气中燃烧等实验,会描述一些反应现象;
通过观察氧气与许多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氧气的性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的步骤与动手操作
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验结论的得出
总结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学生: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初识氧气
通过生活常识——氧气能供给呼吸,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问:小学时我们就知道空气中的一种成分能供给人类呼吸,那是什么气体呢?
讲述:氧气能供给呼吸,那氧气除了这个性质,还有什么其他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系统的学习氧气的性质。
[板书]课题2 氧气
思考并回答:氧气。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常识走进课堂,通过提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物质有哪些性质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了解氧气的色、态、味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演示实验,得出氧气的溶水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问:物质的性质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分为哪些性质呢?
讲述:所以我们研究氧气的性质,主要就是研究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一般先研究物理性质。
提问: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方面呢?
讲述: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就有氧气,根据你们对空气中的氧气的认识,描述一下氧气的色、态、味。
讲述:氧气的密度根据科学家的测定:在标准状况下,,,所以比空气的密度略小。氧气的熔点和沸点我们之前是不是在哪里见到过?
讲述:书本的第9页中给出了氧气的熔、沸点,在-183℃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在医院里我们见到的病人输氧气的氧气罐是不是都是蓝色的?那里面装的就是经过加压后的氧气液体。
[多媒体]展示氧气的三态图及氧气瓶
提问:氧气能不能溶于水?
肯定:能,并加以分析,然后设问:这样描述你们是不是觉得范围太大,不太确切?
我们可不可以用是否易溶于水来描述它?
提问:那要怎么证明氧气是否易溶于水呢?
提问:做实验之前要设计实验方案,那该如何设计呢?
提问:首先要提出问题,在本实验中,要提出什么问题呢?
提问:提出问题后,你们认为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思考并回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回忆并回答:色、态、味、密度、熔、沸点和溶水性
描述:无色、无味的气体。
思考、回忆并回答:在书本的第九页的表格中有
学生各抒己见:能,因为生活在水中的鱼儿要生存就需要氧气。
学生思考并认同
思考并回答:通过实验来证明氧气是否溶于水。
学生思考
思考并回答:氧气是否易溶于水?(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回忆认识物质主要有哪些性质
引导学
氧气的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