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历史渊源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6000-7000千年前。满族在宋朝、元朝及明时期称其为女真。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多个民族纳入同一族名之下,满族自此形成。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故官方正式将满洲族改称为“满族”。民族分布: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辽宁省,共有550万人,占满族总人口的51%另外,满族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形成大分散中有小聚居的特点。语言文字满文是由契丹字和汉字演变而来,目前,除一些语言学者和黑龙江省部分村落的满族老人之外,满族人通用汉语。满语来源于古代女真语,康、乾盛世,满族上层社会书法家以群体规模登上文坛。后经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至今,满族书法作为中国多民族大家庭文化的一部分,长盛不衰。传统服饰帽又有礼帽与便帽之分。礼帽又称“大帽子”,分冬夏二式,冬为暖帽,夏为凉帽,这每年的三月和八月进行更换。袍——满族较为正式的礼服,而袍是否开衩和开衩的多少是由穿着者的身份而定,一般官吏开两衩,皇族宗室开四衩,一般平民则无衩,俗称一裹圆。女子:旗头和旗鞋“旗头”是满族妇女在一般礼仪或婚礼场合佩带的头饰。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节日、或祭祀祖先时方以为饰。满族妇女的鞋称为“旗鞋”,极富特色。这种绣花的旗鞋以木为底,史称“高底鞋”,或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特色运动1、射箭竞技时不仅要射击死靶,还要射击移动目标,命中率高者为胜。这是满族的花会行当,也是一种体育活动。表演者为一人,但他穿戴上巧妙制成的道具,就可以扮演两个扎小辫的顽皮儿童扭打摔跤。一人扮两人摔跤,却模仿得维妙维肖,一时难辨真假,显得滑稽、幽默。满族民居“口袋房,万字炕”,形象地描述出了满族人居室的主要特点。满族人的房屋多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房门开在东侧或次东间,整座房屋形似口袋,因此称作“口袋房”。便于聚暖。屋里南、西、北三面筑有“[”字型大土坯炕,叫做“万字炕”。
满族传统服饰和习 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