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道尔顿制.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在中学语文科中的道尔顿制实验
差不多在小学试行设计教学法的同时,在中学却又开始了道尔顿制的实验。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创试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因为创试工作是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进行的,故名道尔顿制。这一制度的主要措施是:(1)把教室一律改为作业室,作业室按学科分设,室内陈列各该科的参考书、图表及实验仪器等,供学生学习使用;(2)废除班级授课制,把各科教学内容制成分学期、分月、分周的作业大纲,规定每学期、每月、每周应完成的各项作业及其进度,由学生根据各科作业大纲自行学载成绩表,教师在作业室担任指导者;(3)实行学分制,年级递升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自由度。这一系列的措施,在做法上显然与设计教学法迥异,但在实质上二者对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式班级授课制都是一种突破和否定。
在我国,最早热心于译介和推行道尔顿制的,当推舒新城。
舒新城(1893—1960),湖南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早年,因受导师杨昌济和徐特立的鼓励,以及国外杜威、桑代克、詹姆斯、孟禄等资产阶级教育家的思想影响,决心致力于教育的革新。1919年,他在长沙创办了《湖南教育月刊》,旨在“研究我国教育应采之宗旨,介绍世界教育之思潮,批评旧教育之弊端,商榷新教育之建设”。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期间,曾与夏尊等人一起积极进行选科制和能力分组制的教改试验,企图以此革除旧班级授课制严重束缚学生个性发展之弊,然而阻力重重,苦于找不到一种符合自己意愿的理想的教学方式。1921年夏,他应邀到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主持校务。这时,柏克赫斯特新创的道尔顿制传入中国,舒新城从中仿佛看到了实现自己意愿的理想之途,于是悉心加以研究,并在中学部开始着手试验。当时,在语文科教员中,热心支持舒氏开展道尔顿制试验的有沈仲九、孙工等人。1923年,因中国公学内部对舒氏所进行的教学改革(除试行道尔顿制外,还包括采用选科制、男女同校等)出现分歧,舒氏便辞职去南京,接受廖世承邀请出任东南大学附中研究股主任。廖世承是我国现代实验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是凡一切教育教学改革,他都支持,并主张通过实验研究来加以评判。舒氏得到廖世承的首肯,就在东南大学附中进行道尔顿制和非道尔顿制的对比实验。在语文科,主持此项实验的主力是穆济波。在此期间,舒氏除了为《教育杂志》1922年出版的“道尔顿制专号”及《中华教育界》等刊物撰写译介文章外,还编译出版了四部专书,即《道尔顿制概观》《道尔顿制讨论集》《道尔顿制研究集》和《道尔顿制浅说》。在当时,舒新城成了国内推行道尔顿制的主将。
在中学,试行道尔顿制,各科并非一律。诸如国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科,是适于试验道尔顿制的;如图画、音乐、体育、美工等科,就不适宜,一般仍采班级授课制。即使是适于试验的,具体做法特别是作业大纲的编制法也不完全一样。
这里不妨援引穆济波主持这项实验时的做法为例,大致可以明白当时中学语文科试行道尔顿制的概况。
穆氏担任的是东南大学附中初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科的教学任务。他确定的“本级教学目的”共两条:(1)使学生多读论说文,明了论证之方术,而且有论辩的能力。(2)使学生对现实的人生、现实的世界有深厚的同情与责任心,能自己渐次建立完美确定的人生观,鼓励着创造自己、完成社会。可见他在初二年级所致力的是

道尔顿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