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大多保存在《山海经》、《庄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其中又以《山海经》中的神话数量和价值为最。上古神话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有的是反映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的,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有的则是反映古代部族间的斗争,如黄帝战蚩尤等。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札记》、《易经》、《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叫“六经”,又称“六艺”,后《乐经》亡佚,只剩下五经。南宋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儒学的基本书目,是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
●《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又叫“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歌谣,计有15国风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又分“大雅”和“小雅”,有诗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歌颂祖先功业,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名篇有《关雎》、《蒹葭》、《伐檀》、《硕鼠》、《七月》等。名句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
●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楚辞》成为继《诗经》之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开创者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楚襄王时期因遭受谗言而被流放江南,后投汨罗江以死明志。屈原是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195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其中《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篇浪漫主义抒怀诗,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品。《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仅有鲁《春秋》传世,便成为鲁国官修史书专称。《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史书。《春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寓褒贬于记事的写作手法,即“春秋笔法”。因此《春秋》被后人看作是一部具有“微言大义”的经典。由于《春秋》记事简略,后人不易理解,诠释之作相继出现,通常称之为“传”。代表作品有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喜的《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其中又以《春秋左氏传》最为有名。
●老子,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世界文化名人。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在道教中被尊为“太上老君”、道祖。《老子》,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是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哲学观点和政治思想的一部著作。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主张“无为而治”,理想的社会则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中还包含有大量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名句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上善若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计20篇。《论语》中的名言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
●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是汉赋。大体经历了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三个发展阶段。散体大赋是汉赋
古代文学(名人名著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