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金华何氏三杰:何炳松、何炳棣、何德奎(笔录).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金华何氏三杰:何炳松、何炳棣、何德奎
时间:2014年12月6日14:00—16:00
地点:人文学院四楼研修室
主讲人:龚剑锋硕导
讲座对象:人文学院2014级本科生
讲座前言:
金华历史上名人辈出,而何炳松、何炳棣、何德奎“何氏三杰”则是人文金华的一个现代家族样本。“何氏三杰”是金华的骄傲,而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成就,也彰显了金华子弟的风骨。
何炳松是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出版家、翻译家、爱国人士,被誉为与梁启超齐名的“中国新史学派奠基人”。何炳松毕生尽瘁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为学广博,著、译书20多种,论文50多篇,在历史、教育、文化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以历史学最为丰硕,在史学理论、史学史、外国史、中国史、浙东学派研究等方面均有贡献。同时又是中国华侨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何炳棣是何炳松的堂弟,清华大学毕业,50年前与杨振宁、李政道同船到美国留学,专攻英国史及西欧史,获博士学位,被公认为“才如大海”,又在明史、人口史、农业史及老子、《孙子兵法》研究上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公推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首位会长,也是该学会迄今唯一的华人会长,现为全美华人协会副会长。
何德奎是何炳松的堂侄,1917年以教育部考试第一名公费赴美国留学。1921年获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MBA),他也是中国最早的留洋MBA之一。其后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被选为哈佛大学中国同学会会长。1931年担任公共租界工部局首位“华人总办”。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副市长,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人物。197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函召下,从香港回到祖国。
文化巨人何炳松
何炳松,浙江金华城区人。1890年10月18日生于城内文昌巷。1903年进入金华府中学堂,因为成绩优异,1906年被保送进入浙江高等学堂。1912年春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因考试经常第一,浙江省府乃以公费资送其赴美国留学。1912年冬,何炳松赴美。在美留学四年期间,起初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法语、政治学和经济学。1913夏考入了威斯康辛大学,学习德语、史学和政治学。在威斯康辛大学学习期间,又被聘为历史系助教。从威斯康辛大学毕业后,何炳松获得了政治科学士学位,进而他又考入普林斯顿研究院,专攻现代史和国际政治。1916年7月何炳松在美国获得现代史和国际政治硕士学位后回国。1917年3月被任命为浙江省教育厅视学。8月受北大校长蔡元培之聘,任北大预科讲师。1919年,任北大史学系教授,并兼代北高师国文、史地两部教务主任。在此期间他完成了著名的译作《新史学》。1922年他出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1923年任浙江省第一中学校长,同年受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聘请,任百科全书委员会第五系主任。不久,改任史地部主任,未几,兼国文部主任。1928年出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副所长,次年任所长,主持印书馆工作10多年,使商务印书馆出版事业臻于极盛。1935年调任暨南大学校长,为暨南大学的发展,为华侨高等教育事业的维系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46年7月25日,何炳松因积劳成疾,溘然长逝。
何炳松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何炳松于1912年在浙江高等学堂毕业以后,以优异的成绩公费留学美国,攻读政治学和史学,成为近现代中国最早系统接受西方史学专门训练的学者之一。“五四”运动前后,随着国内“民主、科学”思潮的兴起,西

金华何氏三杰:何炳松、何炳棣、何德奎(笔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698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