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武汉城市圈与两型社会建设.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改革开放30年,路线图:4个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高新区,开发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特点:划定区域,优惠政策为什么要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优惠政策已经走到尽头,有些地方已经没有税收可以减免,需要靠内在动力,靠制度创新和环境建设—四个综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定位分工不同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城乡统筹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为什么选择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有全局性战略意义:上海浦东,北部的天津滨海,西部的成渝地区,缺中部地区—有区域性的带动优势,中部崛起,发挥龙头作用—反映改革开放新阶段的鲜明特点,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节能减排、重视环境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通知: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各自实际出发,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机遇与挑战:—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武汉城市圈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中部改革的“试验田”;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也是挑战,对政府、企业、市民都是重大的挑战,挑战政府效率、企业生命力以及市民综合素质。发展方式转变,高污染、高能耗的东西不能高了,最大挑战是政府。武汉城市圈与两型社会建设1武汉城市圈的基本特征认清一个现实:武汉城市圈建设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表表1: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基本情况比较一览表(2002年) 土地面积人口绝对值占全方公里)(%)绝对值占全国比重(万人)(%)(40%)全国960131448表2: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三大需求比较一览(2006)人均社会消费品人均全社会固定人均出口额零售额(元)资产投资(元)(美元)(元)武汉26158161844613688上海5731028690**********杭州4455521920393631488南京3937922439241419312全国581283587375897表4:武汉城市圈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和结构(前三列是2006年底数据,第四列是2007年前三季度数据)单位:亿元  城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二、:::::::::::::::::::44::45:40表5:武汉城市圈产业分布与结构城市/产业钢铁/冶金机械/机电化工建材服装/纺织服务医药汽车石油高新技术/光钎农副产品武汉O▲◇□●♀◆★ ♂☆黄石O▲◇□● ◆   ☆鄂洲O   ●     ☆孝感 ▲◇□      ☆黄冈 ▲ □●      咸宁 ▲ □●     ☆仙桃 ▲◇ ● ◆   ☆潜江 ▲◇ ● ◆ ◎  天门    ●     ☆一是与长三角,珠三角比较规模明显偏小,土地是它的60%,人口是它的40%,而且50%以上是贫困区,竞争明显处于劣势。二是与中部的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等城市群的竞争不具优势。%,%(2004),中原城市群GDP年增长近千亿,武汉城市圈只有250-,武汉城市圈还在城市圈的起步阶段,是城市圈的单中心阶段。四是武汉城市圈产业基础虽好,但产业同构严重

武汉城市圈与两型社会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8
  • 文件大小353 KB
  • 时间201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