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荒漠化现状调查报告何谓沙尘暴沙尘暴,对大多数人来说,还算是个新名词,但上半年12次沙尘暴的突现,让我们不得不来认识一下它,那么什么叫做沙尘暴呢?在气象学中,沙尘天气克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三个等级。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之间,称为扬尘;而沙尘暴是强风吹起大量沙尘,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以下。根据这一标准,截止到4月25日的影响华北的8次沙尘天气均未形成沙尘暴,而是扬尘天气。但入春后的华北强沙尘影响到京、津等15个省、市、自治区,最南及于湖北、江苏、安徽等省份,受影响的方公里,加之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因而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比50年代的沙尘天气大大增加。今年华北的8次沙尘天气中的主要颗粒物并非来自这些地区,而是来自华北北部、西部土地、土壤退化、植被稀疏、表土裸露的沙化地区。天然戈壁、沙漠的颗粒较粗,一般只能被强风搬运数十公里,而这些沙化地区的地表物质以粉尘为主,—,强风能将其搬运数百公里之遥。这8次沙尘的物质中,主要是这些粉尘。沙尘暴产生原因中科院多位院士及各方专家研究后认为,我国北方地表沙化加剧是今年沙尘陡增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我均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90年代每年扩展已达2460平方公里,尽管在内蒙古科尔沁部分地区经过20多年人工造林的努力,使植被得以恢复,但从整体来看,建设与破坏相抵后,土地沙漠化面积仍在迅速增长,基本评价应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但仅仅地表覆被恶化并不足以造成强沙尘天气。从地球气候周期性变化来看,80—90年代厄尔尼诺占上风,东亚冬季风强度减弱,这解释了这一时期我国沙漠化扩展却沙尘天气比50—60年代少的现象。而现在我们正在反厄尔尼诺的高潮期,东亚冬季风势力强,我国北方容易因寒潮天风而引发强沙尘天气。我国沙化现状其实土地沙漠化的警钟早已不止一次地在国人的身边响起:建方公里;到了五十年代,由于滥垦滥挖、毁林毁草、过度放牧,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时至今日,沙漠已肆虐于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上了。据国家林业局的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现在的十大沙漠、沙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与新疆等地区,除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为我国第一大沙漠外,其他的大沙漠、沙地多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相当于整整28个台湾省。同时,它还在以每天400公顷、每年245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吞噬着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可耕土地。这也意味着每年有一个中等县的居民被迫背井离乡,因赖以生存的土地荒漠化而迁至他地以谋生路,最终将形成“沙进人退”的恶性循环。,那么今年开春以来波及近整个中国并远渡重洋造访韩国日本的12次沙尘暴就足以给人一幅形象的图景了。上海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个温暖湿润的城市,“沙”在上海人的脑海中似乎只限于跳远的沙坑和海边的沙滩,而今年4—5月,上海却接连几次刮起了沙风。下起了泥雨,足足让生于安乐中的上海人吃惊了一回。不仅如此,连位于中国南部的鱼米之乡也未能幸免,江西、湖南、福建等省也相继出现了大面积的沙化土地。如果再听任其发展下去,50年后,北京城将被沙漠所吞没,甚至有可能使中国再无可耕作农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正如朱总理在考察内蒙古防沙治沙工作时指出的——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走进科尔沁——融入志愿者中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曾经是“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科尔沁草原正在经历着沙漠化的劫难,大面积的沙化引起风沙起尘,道路田野白茫茫一片。于是,科尔沁草原,现在变成了著名的“科尔沁沙地”。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地势是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西辽河水系贯其中。地貌最显著的特点是沙层有广泛的覆盖,丘间平地开阔,形成了坨甸相间的地形组合,当地人称它为“坨甸地”。沙丘多是西北——东南走向的龚岗状,在沙岗上广泛分布着沙地榆树疏林。西辽河上游老哈河流域还有沙黄土堆积
中国荒漠化现状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