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肖邦玛祖卡作品中的民族性.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肖邦玛祖卡作品中的民族性
摘要:“钢琴诗人”肖邦一生的创作都与波兰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民族性格的作品。这种体裁源自民间的舞曲,充满着浓厚的波兰民族乡土气息。笔者以“民族性”为角度,从旋律、节奏、和声、调式、曲式结构等方面对肖邦的玛祖卡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此呈现肖邦玛祖卡作品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肖邦;玛祖卡;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223-03
弗雷德里克?肖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 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是欧洲音乐史上最有天赋、最伟大的钢琴艺术大师之一。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整个钢琴领域,其创作的特点根据他所经历的年代和生活背景,蕴涵着丰富的华丽色彩,演奏的难度也较为复杂化。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民族精神极为浓厚,有人曾说“肖邦的玛祖卡是整个民族的签名”[1]。
一、肖邦与玛祖卡
(一)肖邦
肖邦,1810年出生在沙俄统治下的波兰,6岁时就师从德国的芮尼学习钢琴,掌握了大量的古典乐派的音乐作品。7岁便写了自己的第一部简短的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8岁后就不断地登台演出;16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华沙音乐学院,在校期间不断地努力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肖邦不仅是位精湛的演奏家,也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有卓越的技巧性,在写作方法上和声对位都采用独特的语言材料,是对古典时期的作品的进一步发展,又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读大学期间的肖邦不断地学习新的音乐知识和创作,也曾多次受到传统波兰的民间音乐文化的氛围的影响。他利用周末或没课的时间经常到学校的郊区去游玩,更让他感受到当地人们的民族风情、质朴的内在美。
(二)玛祖卡
“玛祖卡”,具有浓厚的的波兰乡土色彩的舞曲,它的原文“Mazurka”意思则是“马祖尔人的”。“马祖尔”是古代波兰的一个部落,波罗的海沿岸的玛索维娅地区所住的人们,他们不但能歌善舞,而且还擅长一种男女们成双成对一起表演的集体舞蹈。这种群体的舞步轻盈有滑步和女子围绕男子转圈的舞步等,若干年以后,这种男女群体表演的集体舞被传遍了整个波兰,被人们称之为“玛祖卡”。
玛祖卡的节奏一般多为3/4拍,速度比圆舞曲慢点,它在每一小节的最后一拍的时候,那些跳舞的人们把他们的脚后跟咔哒一声相碰在一起的时候加强了一拍,也就是重音落在最后一拍上。
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在一生创作中最具有波兰民间浓厚而又强烈的乡土气息的体裁,其短暂的一生为世界留下了58首玛祖卡作品。肖邦的玛祖卡以马祖尔舞曲、奥别列克舞曲和库亚维亚克舞曲三种波兰民间舞曲为基础,其使用场所和形态各不相同,这些既悲伤又欢快、既甜蜜又苦涩的作品让人们感觉他的民族意义价值更为深远。
二、肖邦玛祖卡作品中的民族精神
肖邦在很小的时候就充满着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即使在以后的生涯中没能在祖国继续度过,但是他的创作在一生中都体现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炽爱,在他的玛祖卡舞曲中无论是节奏、旋律等到处体现着他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气息。
(一)旋律的民族性
。玛祖卡舞曲有时描写可分为两种:一是生活情景的描绘;二是民间情景的描绘。像这样描写生活情景的舞曲里经常采用波兰的民间乐器(小提琴或笛子)之类的。这种舞曲旋

论肖邦玛祖卡作品中的民族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tdmzug14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