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兰马春瑛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的玄学派诗人在英语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们的诗歌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善于运用醒目而新颖的奇思妙喻,而约翰·多恩更是将这种方式推向极致。本文将围绕多恩的此种写作方式进行论述,简要分析“圆规”,“跳蚤”和“太阳”三个意象,兼之以欣赏多恩的优秀诗歌作品。
关键词:奇思妙喻圆规跳蚤太阳
玄学派诗人是英国17世纪早期的一组诗人,其主要成员包括约翰·多恩,乔治·赫伯特,安德鲁·马维尔等。玄学派诗歌的突出特征在于对一种新颖的意象和奇特比喻的运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奇思妙喻”(conceits)。这些诗歌语言口语化,节奏和韵律有很大的灵活性,主题复杂,充满了智慧与创造力。而其中的那些奇异而新颖的意象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作为玄学派诗人的领导人,约翰·多恩把对“奇思妙喻”的运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从而奠定了他在文艺复兴时期诗坛甚至整个诗坛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
约翰·多恩(1572—1631)出生于一个天主教的商人家庭,四岁丧父,曾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先后读了六年书,但从未获得学位,早期过着放荡的生活。多恩涉猎广泛,包括神学,医学,法律和古典名著。1621年,多恩成为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他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说教词,并持续进行宗教诗歌的写作,直至生命的终结。
多恩的诗歌与他的前辈及和他同时期的诗人的诗歌有很大的不同,大多数伊丽莎白时期的诗歌文辞华丽,韵律优美,意象谐调,而多恩的诗歌在语言上经常采用口头谈话方式,而且大部分诗歌都采用了“奇思妙喻”。本文将对多恩诗歌中的3个典型的“奇思妙喻”之意象进行阐述,同时加之以对多恩诗歌的赏析。
一、“圆规”的意象
在多恩赠给妻子的诗《别离辞:节哀》中,他使用“圆规”的意象来表达情侣之间的爱情,从而使该意象成为玄学派诗人最著名的“奇思妙喻”。这对于一贯以鸳鸯、蝴蝶等意象来歌颂爱情的中国文学来说,无疑是十分新奇的,多恩在诗中这样写道:
就还算两个吧,两个却这样
和一副两脚规情况相同;
你的灵魂是定角,并不像
移动,另一角一移,它也动。
虽然它一直是坐在中心,
可是另一个去天涯海角,
它就侧了身,倾听八垠;
那一个一回家,它马上挺腰。
你对我就会这样子,我一生
像是另外那一脚,得侧身打转;
你坚定,我的圆圈才会准
我才会终结在开始的地点。(卞之琳译)
在诗中,诗人将情侣中的女方比作圆规的圆心角,“这只角虽然在中心坐定”,将男方比作围绕圆心角转动的圆周角,后者始终倾斜着身子围绕前者持续“转圈”的动作。“你坚定,我的圆圈才会准,”这表明爱情的长久需要男女双方共同的努力,女方对爱情坚贞不渝,男方也同样坚定的爱着女方,即使他们即将分离,他们的爱也会像“圆规”的两只脚,始终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他们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多恩所用的“圆规”意象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植根于文艺复兴的深厚土壤之中的。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普遍认为宇宙共有十一重天:最外面的是上帝和天使寓所的无限空间,即无形的宇宙;而有形的宇宙则包括十重天。各重天都围绕地球这一中心旋转,实际上也就构成了一个“圆规”意象。尽管多恩很有可能是将圆规意象引进英国诗中的第一人,但却并不是他的独创,在他之前也有人使用过这个意象,而将“圆规”比作男女之间的爱情,恐怕多恩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细思之下,这种比喻真的堪称绝妙:爱情若要地久天长,须得男女双方不离不弃,坚持到底,而圆规的圆心角和圆周角也恰恰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倘有一方离去,圆规也就不成其为圆规,试想只有一个圆心角或圆周角的圆规如何去画出一个完整的圆。同样道理,男女双方只有心心相印,才能将爱情演绎的圆满与完美。
多恩认为世俗的生活是用“圆规”逐步画出的一个从点到点的圆,来世的生活是已经印好的圆,一开始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完美的圆。人的一生总会经历生死离别,从出生到离别到死亡再到来世的重生,这就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圆,是一个由“圆规”画出的人类的轮回之图。在多恩的笔下,“圆规”的意象不仅仅单纯地象征人类的爱情,也同样兆示了人类生命的永恒及灵魂的生生不息。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圆规”的意象会如此深入人心了。
多恩采用的“圆规”意象,虽然表面看起来奇异,不合常理,本质上却极为妥当贴切的。让世人觉得“玄”正是多恩想要达到的效果,因为他不喜欢当时流行的辞藻华丽的诗风,而他的感情也不是通常的甜美诗体所能表达出来的,因此他选择走一条异于常人的新路,给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气。
二、“跳蚤”的意象
在我们中国人的审美观念里,用来赞颂美好事物的东西本身也应该是完美的。诗人常用皎洁的月亮来象征团圆,表达思念之情,如苏轼那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约翰.多恩的奇思妙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