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控制
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已被国际社会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在许多发达国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根据司法部门统计的情况表明,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且呈上升趋势。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与社会控制,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今后发展的大问题。青少年犯罪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通过普及家长教育等方式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同时加强学校教育,改善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氛围。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原因社会控制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引起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寻找控制和预防的有效方法,建立社会控制模式,对控制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突出,形势严峻,已成为当前刑事活动中的热点问题。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 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有许多人把青少年犯罪比作是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污染。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北京市对去年在押的267 名未成年罪犯进行调查,从对犯罪的年龄统计中,15 岁犯罪的有78 人,%;16 岁犯罪的有116 人,%。也就是说十五、%,这个年龄段被称为“易发犯罪的高危年龄”,又称“犯罪年龄”;
青少年犯罪的性质比过去严重,这不在于数量和比重,而在于犯罪的严重性、危害性的增加。青少年犯罪的比重和程度都增加了许多。
目前,3 人以上的团伙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东方网记者从杭州西湖区法院了解到2001 年1-7 月份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80%都是团伙犯罪。团伙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长了犯罪实施时的暴力程度。
、成人化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手段上有些已经向智能化、成人化方向发展,并采用现代化的一些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犯罪。具体表现在犯罪嫌疑人伪造证件、信用卡,利用高科技手段破译和盗用他人密码窃取钱财等等。
对于青少年来说,其生活环境由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中都有诱发犯罪的因素。
⑴家庭暴力的影响
青少年既可以因为遭受父母的暴力侵害而受到心灵、健康上的伤害,成为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 也可以因为目睹、生活在充斥暴力的家庭中而得不到关注和照料,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变得充满敌意和恐惧,成为家庭暴力的间接受害者。这对青少年的影响肯定是不利的。
⑵家庭结构和功能异常
不健全的家庭自然结构就预示着父母教育角色的欠缺,家庭教养功能的减弱,使家庭的凝聚力、控制力弱化,往往潜伏着青少年走向犯罪的危机。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在感情上远离父母和家庭,易于发展到去社会上寻找精神补偿和刺激,寻求家庭外的感情安慰,呈现出一种家庭离心力,一旦接触不良环境,就易于走向犯罪。
⑶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爱而无度,严之出格,养而不教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恶化。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