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话剧赏析什么是话剧什么是话剧,简单地说,就是以对话和动作作为表演的主要形态特征的舞台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一句话,以话成剧就是话剧。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而精确的定义。我们要弄清什么是话剧,首先要从它与戏曲、戏剧的区别入手。在西方国家,戏剧和话剧可以通用;在我国,戏剧是各种剧种的总称。包括京剧越剧以及名目繁多的地方小戏。这些统称为戏曲。什么是戏曲呢?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这样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这成为今天的经典解释。在我国,地方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此外,还包括歌剧、舞剧等。这些剧种各自动表演形式与状态都不一样,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话剧的特征一、剧场性与文学性并重剧场性是指戏剧预设的对现场受众的磁力作用和交流特征,也就是戏剧对受众所拥有的现场审美裹挟力和剧场感知度的规定性,是一种支配受众的艺术强度。对戏剧文本而言,剧场性表现为作者预设在作品中的现场观众感知的规定性;对于剧场演出而言,剧场性既表现为一种对观众的现实拉力,又表现为观众的反作用力,是一种互动效应。在戏剧中,剧场性强,戏剧的效果就好,戏剧的生命力就强。剧场性融戏剧性、舞台性、表演性、假定性于一体。什么是戏剧性,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常见的有四种:一是动作说,戏剧性就是动作性。亚里斯多德认为:戏剧就是用动作来模仿在行动中的人(<诗学>)。二是冲突说,黑格尔认为:戏剧的动作在本质上是引起冲突的,这种冲突既要以符合人物性格和目的的方式产生出来,又要使它的矛盾得到解决(<美学>)。三是激变说。阿契尔认为,说戏剧的实质是“激变”(crsis又译为“危机”),也许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有用处的定义(<剧作法>)。四是情境说,情境要有力地激动人心,并使之与人物的性格发生冲突,同时使人们的利益互相冲突(<论戏剧诗>)。其实,这四种观点都强调了一个共同的内容,就是矛盾与冲突,对立与斗争。所以,我认为,戏剧性通常是指戏剧冲突,包括角色之间的矛盾斗争和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与交战。舞台性通常是指把戏剧作品与舞台演出联系起来的东西,是剧本所显示的舞台演出的指向与特征。表演性是指戏剧所拥有的舞台表演中角色动作的规定性。假定性是体现艺术与自然相差异的本质属性。任何优秀的戏剧都具有强劲的剧场性,一个优秀的剧作家总会重视对剧场性的营造。文学性就是作品对于社会人生深刻的认识、把握与表现,是揭示人生世相本来面目的特征。它是以形象和典型作为内核的,以语言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学性与剧场性是戏剧的主要特征,二者不可偏废。但中国的戏曲、歌剧、舞剧的文学性都比较弱。只有话剧才做到了。二、真实性与通俗性的统一话剧是贴近生活的生活化的戏剧,真切而又平易,晓畅而又通俗。话剧的构成话剧的构成要素(一)剧本:是一剧之本,是演出的思想基础和艺术基础。(二)导演艺术:是戏剧由戏剧文学转变为舞台艺术的把握者(三)演员:舞台剧的中心,它通过自己的表演将剧本中的文学形象转化为舞台形象。(四)造型:即舞台美术,包括布景、道具、灯光、服装、化妆等,是为演员塑造舞台形象服务的。(五)音响与音乐:音响有自然音响,也有创设的音响,音乐分烘托性和揭示性两种。(六)节奏:存在于戏剧中的非直观的物质形态,包括外在时空节奏和内在情绪节奏二、剧本的构成(一)语言――剧本的存在形式剧本作为一种文学作品,语言是主要载体。高尔基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的第二个作用是介绍人物,引进线索和推进剧情。例如:《日出》开场后,王福升一登场就对陈白露说:“今天你一晚上不在家,来的客人可真不少。李五爷、方局长、刘四爷都来过。潘经理看了你三趟。还有顾家八奶奶也来了电话……。”这就将陈白露这一个交际花的身份介绍得清清楚楚。同时,又将她与潘月亭的线索引进来了。接着,当小东西来到陈白露房间,王福升又上场,说潘月亭正和秘书议商盖大楼的事。随后又介绍了金八的情况。这就又将潘月亭与金八与李石清斗争的线索引进来了。从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2、舞台提示,是设置戏剧情境,显示戏剧气氛和规定人物动作的说明性文字。它不仅要激起读者的想象,还必须在舞台上产生直观的体现。其作用主要是:规定人物外部动作,显示人物性格。如:(二)剧本的内在要素1、主题。主要是指作品所蕴藏的思想内容的中心。它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曹禺说:“戏剧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主题是作家对社会生活认识的结晶,作家对社会、对人生、对人的态度和认识深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倾向性和思想深度。它寄予在题材之中,通过人物的行动、人物关系的发展及情节的进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戏剧对主题的要求:首先思想内容的相对集中。别林斯基说:“朴素、简单和情节的统一性(也就是意味着基本概念的统一性)必须是构成戏剧的主要条件之一;一切都必须朝向一个目标
话剧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