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喜福会》中沉默之主题
姓名:李素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王建香
20060601
Descriptive Chinese Abstract
中文摘要
在美籍华裔作家中,谭恩美毋庸质疑的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随着她四本小
说的畅销,即《喜福会》(1989)、《灶神之妻》(1991)、《百种秘密感觉》(1995)、《接
骨师之女》(2001),她不仅受到了评论家的高度赞扬,而且还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喜爱。
其中她的处女作《喜福会》一出版便受到了热情洋溢的评价,一连数月刊登在纽约时报
畅销书一栏中,而且为谭恩美赢得了几项大奖。
在文学批评领域中,对文学作品中沉默主题的研究越来越成为批评家们关注的一
个焦点。在谭恩美的《喜福会》中无处不弥漫着沉默这一现象。小说讲述的是四对中国
母亲与美国女儿沉默背后的冲突与摩擦。本文试图运用福柯的话语理论和权力理论来分
析小说中沉默这一主题,并揭示了隐藏在沉默之后的矛盾冲突:母女之间的冲突、女性
在父权制社会中与男性的冲突、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冲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
母亲在美国女儿面前所处的沉默状态。母亲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
化的影响,讲着一口结结巴巴的洋泾浜英语;而女儿们生在美国长在美国,接受的是地
道的美国教育,崇尚自由和个人主义,说着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于是,母女间不可避
免地出现了误解、冲突,最终导致了沉默。接着本文又进一步地分析了女性在男权社会
中的沉默。通过分析中国母亲在中国传统父权制社会中所遭受的压迫和美国女儿们在婚
姻中仍处于附属、次要和被控制的地位来阐述华裔女性在中美两种文化当中都是处于沉
默地位这一现状。然后本文又继续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了沉默这一主题。在中国文化遭
遇美国文化时,中国文化是处于“他者”的地位的。文化的范畴是广泛的,本文是从中
国食文化和中国传统信仰这两个方面来论述中国文化是怎样被置于沉默状态的。最后本
文分析了打破沉默的可能性,并展示了小说中华裔女性寻求打破沉默的种种途径和最终
走向发声的过程。
论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华裔女性通过讲故事的叙述方式,重建其主体性,重塑自
我文化身份,勇于发出她们自己的声音,这样才能打破并解决两代人之间的沉默、性别
的沉默和文化的沉默,才能建立和谐的关系,最终才能走进喜与福的境地。
关键词:谭恩美; 喜福会; 沉默; 讲故事; 主体性; 文化身份
i
English Abstract
Abstract
Among all the Chinese American writers, Amy Tan undoubtedly occupies a
representative position. With her four bestsellers, The Joy Luck Club(1989), The Kitchen
God’s Wife(1991), 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1995) and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2001)
respectively,she not only enjoys the pliments from the critics but also gains great
popularity mon readers. Her first novel The Joy Luck Club stayed on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for nearly a year and won her several prestigious awards.
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criticism, the study to the theme of silence in literary works
es an increasing focus of feminist attention. Silence pervades Tan’s The Joy Luck Club.
The novel narrates about the conflicts and frictions behind the silence between four pairs of
Chinese mothers and American daughters. Silence is articulate and it does not mean nothing is
said. It c
论《喜福会》中沉默之主题(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