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古诗词竞赛试题(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5分)。1.《》,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给分)。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_______”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行”字为线索(春行也可)早春美景 3.《》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深秋晚景图 4.《》 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5.《》中______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_______这两句诗是由当前离别愁苦相聚的欢乐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憧憬。6.《》中哪两个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两个“笼”字7.《》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 ,浣溪是___________。词 ;词牌名 8.《》诗中的“阴”“阳”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 山北;山南9.《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0.《》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_________”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国破或破 11.《》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破 ; 满目凄然12.《》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①这幅图画具有美:①图画的构图美。②美的具体表现: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13.《观书有感》;朱熹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富有哲理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言下岭便无难,一山放过一山拦17.《》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_________。诗人杜牧和____________合称“小李杜”。周瑜;李商隐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它是__________________(谁)写的__________
初一古诗词竞赛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