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庚字效白,冠县梁堂乡张里村人。1909年出生。15岁离乡到北平大同中学读书,曾任校学生会主席。在校期间,不满军阀统治。孙中山到北平时,他亲聆了这位革命先行者的讲演,并常与革命先驱李大钊等人接触,产生了革命思想,遂于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春,八国公使干涉中各校学生4000余人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他走在队伍前列。段祺瑞令卫队开枪,他身中3弹,与刘和珍等37人一起当场牺牲,年仅17岁。史称“三·一八”烈士。鲁迅先生曾作杂文《纪念刘和珍君》,专记此事。荆维德冠县辛集乡火烧营村人。1904年出生。自幼家贫,没有进过学校。长大后出走当兵,练就了一身娴熟的射骑技艺,后参加了国民党冠县县政府侯光陆的骑兵队。1935年回家当了土匪。1937年9月,日军侵至德州一带,冠县一片混乱,各村都由民团维持秩序。他以成立“抗日义勇军”之名,收拢了辛集、贾镇一带村庄民团的枪支,在韩路以北拉起了一支四五百人的队伍,与石洪典在韩路以南拉起的队伍合为一体,称“华北抗日自卫军”(即“北杆”),任副司令。1938年初,“北杆”被范筑先收编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五支队,任副司令。1938年11月,率部800余人,被改编为八路军先遣纵队第二团,任团长。1939年初,根据上级关于开辟泰西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先遣纵队受命以大峰山为依托,面向平原,在运河以东开创平原抗日根据地。3月5日,先遣纵队指挥机关和鲁西区党委机关到达琉璃寺,尚未宿营,就同从高唐出动而来的日军展开了激战。所率二团被日军重重包围,他始终指挥在阵地前沿,率领战士们坚守阵地,抵抗了敌人的7次进攻。后被敌人炮弹击中,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王登明冠县贾镇王辛村人。1910年出生。由于生活困难,小学没读完即回村务农。193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本村党支部工作。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经常在本村和附近村庄,利用多种形式向农民传播革命道理,宣传党的主张,成为党员积极分子,并先后发展10余名贫苦农民入党。1938年秋至1939年春,县委领导了全县的清乡运动,他同辛村一带的共产党员一起,积极发动群众,成立农、工、青、妇各种救亡团体,领导群众进行清匪反霸、夺取乡村政权的斗争。此后,历任区委组织委员、区委书记,县委武工队长,县委委员、县委战争动员部部长兼柏江队队长等职。1939年8月13曰,他去许谈二寨进行抗日宣传、发展抗日武装,回来的路上,被反动分子许广荣枪杀。县委于1940年组建“登明抗日游击队”,1946年在六区张庄建立“登明完小”,以示纪念。王德林冠县东古城镇后田庄人。1910年出生。家境贫寒,自幼以讨饭、抗小活为生,后在西北军冯玉祥部当兵。由于枪法特别准,被称为“神枪手”。1938年,他在本村组织了一支十几人的小游击队,取名“东临支队"。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人,改名“长迩支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这支游击队编入卫河支队第二大队二中队,任中队长。1940年初,卫河支队编入八路军先遣纵队,其所在二大队二中队编为一团三营十连,任连长。2月7日,部队奉命开往河北南宫,围歼石友三部。经过连续激战,石部损失惨重,狼狈向南逃窜。王德林率领十连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乘胜追击。当他们到达邱县以南、曲周以东时,与来自邯郸的3000余名曰军相遇。因敌众我寡,部队撤至临西仓上,但又遭到敌人四面围攻。为避免重大牺牲,部队化整为零,分三路突围。他率十连冲到赵官寨村后时,又遭到驻馆陶县的敌人截击。2月16日拂晓,在他的指挥下,与敌人展开巷战,给敌人重挫后,占领了赵官寨。这时,威县、临清、曲周、邱县、邯郸等处的合围之敌,将赵官寨团团包围。他和61名战士被围在一座民楼内。经过一天激战,十连只剩下30余人。但他们不畏强敌,坚守民楼,英勇抵抗战斗中,他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最后,敌人在民楼四周驾起干柴,燃起大火。仅剩下的16位战士弹尽粮绝,纷纷纵身于烈火之中。1946年,党和政府将他和其他位烈士的遗体由赵官寨迁葬到部队的诞生地后田庄,树立墓碑,以示永久纪念。孙树声又名书生,冠县东古城镇张查村人。1918年出生。中学毕业后,即投身抗日工作。1937年8月,到观城一带组建抗日救国会,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秋起,曾任馆陶县七区组织委员,卫河支队三大队二中队指导员,先遣纵队一团三营十连指导员、三营教导员。1940年2月7日,部队奉命开往河北南宫,围歼石友三部。经过连续激战,石部损失惨重,狼狈向南逃窜。他率领十连和其他兄弟部队乘胜追击。当他们到达邱县以南、曲周以东时,与来自邯郸的3000余名日军相遇。因敌众我寡,部队随撤至临西仓上,但又遭到敌人四面围攻。为避免重大牺牲,部队化整为零,分三路突围,在冲到赵官寨村后时,又遭到驻馆陶县敌人的截击。2月16日拂晓,他率领
著名烈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