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我见.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我见【摘要】学术界关于“白马非马”的含义已经有了经久不息的辩论了。本文认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可以通过运用形式逻辑学三大定律之同一律来进行分析,以求全面清晰认识原命题。最后得出结论:只有遵循同一律的论证才是有意义的,但由于语言是表征性的,我们还是要关注《白马论》中的逻辑思维方面的优秀之处,白马非马不是一个纯粹的诡辩。【关键词】白马非马;形式逻辑学;同一律 1、两种不同的观点两千年前的“白马非马”引起了经久不息的辩论:一派认为“白马非马”是诡辩,把非字视为“不是”;另一派则与之相反,认为“白马非马”不是诡辩,把非字解释为“异于”,现代学者认为它还说明中国古代就出现了形式逻辑。对一个命题的正确理解,不仅要抓住关键字,又要考虑作者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等。在中国先秦古汉语语言条件下,因为古汉语结构松散,一切语词都呈现出形式无差别性。因而公孙龙没有条件对语句意义进行切分并形成“主项,谓项,命题”等元范畴化概念。公孙龙的说法很不合常识,令人难以接受,可似乎又有条不紊、“符合逻辑”。我们可以运用同一律对这一命题进行分析,以深入理解此命题和其他很多哲学命题。 2、形式逻辑及“同一律”形式逻辑是以思维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形式逻辑的规律主要是关于思维形式的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他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他律对于一切思维形态都是普遍有效的。任何正确的思想,不论是概念,推理,判断或者论证,都必须具有特定性。“同一律”是任何思想如果反映某客观对象,那么它就反映这个客观对象。同一律就是要求思想具有确定性。在概念上,如果一个概念反映某种事物,那么它就必须反映某类事物。如“杯子”这个概念,它既然反映具有某种属性的一类事物,那它就必须反映这类事物,即“杯子”这个概念必须有确定内涵。在判断上,如果一个判断断定了某种事物情况,那么它就必须断定这种事物情况。如,“鲁迅是个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个判断,断定了鲁迅是个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一个事物情况。既然如此,那么它就必须地断定这个事物情况。总之思想要确定,前后要一致。但我们常因为语词歧义的诡辩,偷换概念等违反同一律。语词歧义的诡辩就是说,在同一个语言环境中,一个语词同时表达了几个不同的意义。转移或偷换概念是有意或无意地用另一个判断去代替原来所要论证的判断。如: :“我最近发现,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男的。”乙:“不对,不明明还存在妇女半边天么?”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意思就是说,天下的人都是兄弟,而所有的兄弟都是男的,所以天下的人都是男的。”“兄弟”本是指哥哥和弟弟,在这种基础上,人们用比喻的方式产生了一种转义,即“团结友爱”。转义又叫比喻义,原始义与比喻义是有区别的,而甲却故意混淆是非,这算是诡辩。 ,我是人,所以我是动物。这一推论,从推理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什么错误,并且大小前提都是真的。但是大前提中“人是动物”中的“人”是作为生物的人,小前提“我是人”中的“人”既可以作为生物的人,又可以作为社会的人。而在结论中,我这个人却不仅仅是指生物的人,意义发生了变化和转移,所以我们不可能接受与畜牲等同这一骂人性质的结论了。 3、对“白马非马”的解析日常生活中说的话往往不精确,虽不影响日常交流,但在辩论或论证时往往会成为诡辩的掩护者。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所以让人迷惑,在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我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i1920809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9-01-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