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碑.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阜宁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碑   阜宁县陈集乡有个名叫停翅港的村落,这里曾经是新四军军部的住地。   所谓停翅港,也没有什么大的港,只是村中有一个大水塘,水塘中间有一个约二亩地大的墩子,传说凤凰在这个墩子上停过翅,因而这墩子就叫凤凰墩。水塘也便成了停翅港,这里地形复杂,周围皆芦荡,便于隐蔽;地势虽然偏僻,然而倚阜淮公路,交通还算便捷,是个能攻能守的好地方,1941年7月,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7月9日新四军军部从盐城泰山庙撤出,于同年9月5日转移到停翅港,直到1942年12月26日,为粉碎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第二次大“扫荡”,撤出停翅港向淮南黄花塘转移,新四军军部在这里住了一年零三个月。   当时,停翅港附近的村庄都是军部和华中局机关住的。陈毅代军长、赖传珠参谋长住停翅港,刘少奇政委驻汪朱集。还在卖饭曹设了文化村,让知名文化人住在这里,专门从事写作。他们是:钱杏邨夫妇、范长江、胡考、池宁、铁婴、天然、李明、徐雪寒、孙冶方(宋亮),在文化村附近还住有军鲁艺工作团贺绿汀、行政学院车载、抗大华中总分校薛暮桥、《盐阜大众报》王阑西、苏北文协钱俊瑞以及吴蔷(吴强)、沈其震、骆耕漠、孙克定、林山等。陈毅经常到文化村,和文化人聚会,吟诗下棋。这里有时还排演歌舞戏剧,因而显得十分活跃。1942年10月27日,在盐阜区首届参议会期间,陈毅与黄源、范长江、钱杏邨、彭康等人,同访当地进步士绅庞友兰、杨芷江,倡议成立“湖海艺文社”,杨芷江、钱杏邨起草《艺文社缘起》,同年11月l日,陈毅约钱杏邨、李亚农、戴伯稻、王阑西及庞友兰、杨芷江、唐碧澄、乔耀汉、杨幼樵、计雨亭等进步士绅,讨论通过《艺文社缘起》,于是湖海艺文社在停翅港正式成立。这一带流传有不少陈毅与进步士绅诗文唱和的故事。   有一次,阜宁县商会会长王冀英参加陈毅召开的座谈会,想考考陈毅,便说:“老朽听说军长喜看《红楼梦》,我想出一副对子,请军长对一对,可好?”陈毅欣然允诺:“好吧,就请老夫子先出上联!”王冀英摇头晃脑一会,说:“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陈毅略一沉思,脱口而出:“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济寺。”啊,真是绝妙!绝妙!众士绅当场拍案叫绝。   新四军军部撤出后,日军35师团林我夫大队崖畅也中队进驻陈集,修筑了工事,停翅港一带村舍,包括新四军军部住地在内,遭到敌人严重破坏,1943年3用25日,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兼八旅旅长张爱萍。亲自指挥23团一、二两营的五个连,在旅特务营和侦察队配合下,一举攻下陈集,全歼日军中队长崖畅也以下83人,缴获轻重机枪3挺,步枪40余支,弹药三、四十箱,还有一批其

阜宁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