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完善对策探讨摘要:所有制及其组织结构并不是现代企业最本质的东西,最本质的是企业内部的控制文化和控制机制。我国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依据XX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探讨了如何在企业范围内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中国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XX)12-0031-03 目前,管理松弛、内控弱化、风险频发,资产流失、营私舞弊、损失浪费等问题在我国一些企业中比较突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各项控制制度不完善。所有制及其组织结构并不是现代企业最本质的东西。最本质的是企业内部的控制文化和控制机制,我国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文章主要分析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依据XX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探讨如何在企业范围内完善内部控制。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XX年五部门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我国第一部“企业内控规范”,《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五个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又可定义为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基础,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实问题现实中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取得较大成绩,但情况并不乐观,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比较薄弱,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内控体系建立不够重视。体系建设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甚至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管理,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二)内控人员缺乏、素质不高很多企业缺乏专业内部设计人员,而选择聘请国内外的专家为企业一次性设计构建。然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个通用的模板,需要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受制于成本压力,内控体系的实效性必然打折扣。执行内部控制人员素质不高,执行内控效果差。(三)在控制环境方面存在薄弱和不足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能否生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环境的失效必然会直接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 1 人们的法律意识薄弱。有法不依、投机取巧、执法不严等现象普遍。 2 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我国许多企业没有真正设立以董事会为主体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或是虽设立了董事会但董事会的作用相对弱化;企业所有人即股东和企业管理层的委托关系不完善;企业内部权责分配体系不清晰,执行不到位;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 3 企业经营层、员工的素质不高,人力资源政策不健全。执行力差。(四)对风险管理重视不够很多现行的内部控制设计主要以事项、流程为基础。偏重于日常经营管理制度的遵循性和行为的规范性,且以监督机制为主。在激烈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企业整体和具体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机制较薄弱。(五)缺乏适当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完善对策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