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医闹”现象、原因及处置机制的研究【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医闹”问题层出不穷,越来越受到社会和舆论的关注,本文就杭州市“医闹”现象,主要通过本市三甲医院为主的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方法进行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结合现有处置机制和专业知识,做出符合本市现状的应对策略,供有关方面参考。【关键词】杭州市;医闹;原因;处置机制据卫生部统计,XX年全国“医闹”事件共发生17243起,比五年前增加近7000起。而杭州市,71%的医院发生过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等“医闹”事件;77%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住院费用的问题,仅去年一年发生在杭州医院内的恶性伤人事件就超过了10起。“医闹”对当今的就医环境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成为舆论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一、杭州市“医闹”现象若干案例 XX年11月7日,徐大娘被儿子徐某、亲戚汪氏兄弟俩送到杭州富阳市人民医院就诊。17日,其病情恶化。21日,医院派代表在医院会议室与徐大娘家属协商。其间,徐某、小汪等人以主治医生未到场为由开始吵闹,徐某用矿泉水瓶、椅子砸医务人员,小汪和另外几人则冲过去殴打医务人员。同时,大汪指使60余人封堵会议室大门,并采用辱骂、推搡等方式阻碍民警执法。XX年11月3日余杭区中医院因ICU有一心肌梗塞患者去世,家属来医院闹事,把医生打成重伤,还要求医生给死者下跪,领导打电话向110求救,警察赶到后只是阻止闹事的人砸东西,对于还跪着的医生漠然。XX年6月8日临海市白水洋国土分局局长金某之女金怡彤,在杭州市第一医院门诊公共场所自行坠楼。医院立刻在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进行全力抢救,但终因患者伤势过重,未能挽回其生命。医院在检查其随身携带物品时发现有在他院心理科就诊记录,经调查,金怡彤一年前在临海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今年3月份在杭州某医院再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最近一直住在医院治疗“抑郁症”。而8日晚,死者父亲带人到医院打闹,他身为国家公务人员,知法犯法,严重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二、杭州市“医闹”问题的原因分析 1、从患者方面分析由于信息不对称,患者对医生产生了信任感不强、期望过高。由于医患双方对于医疗专业知识的差距,患者很难知道院方的诊断、治疗是否客观科学,加上现阶段我低、医德不高等问题,患者很容易产生不信任医生的心理。而且随着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对于自己就医的期望就随之升高,超过了现阶段的医疗和技术水平[1]。患者法制意识不强,没有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的理念。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患者认为错误在医院,自己要求赔偿是合理的,但是没有考虑到自己采取的方法是否合理,组织亲友和其他人员对医院进行打砸行为,用横幅、尸体等影响医院的正常秩序,或者找专业的医闹寻衅滋事。由于情绪的激动和缺乏法制观念,他们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非法的,造成严重后果后容易造成对双方都不利的影响。 2、从医院方面分析缺乏与患者的沟通,风险揭示程度不够。由于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手段上的隔阂等其他原因,院方往往疏忽了在某些方面和患者的沟通以及风险揭示。部分医务人员在使用贵重药品和进行大型项目检查时,尤其是手术前与病人或家属谈话交待不详细,甚至于未履行有关签字手续。技术手段的落后导致诊疗失误。现今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十分不均衡,体现在东部沿海
杭州市“医闹”现象、原因及处置机制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