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崇明生态住宅.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背景和概念

人居环境是一类由自然生命支持系统所维系,为人类技术和社会行为所驾驭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住宅和人居环境是人们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也是城市和区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已从安居为目的向更高需求提升。住宅和住区的生态环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居住者、购房者所关注。特别是2003年春季“非典”流行以来,人们的住房需求正从物理空间需求向生活质量需求,从污染治理需求向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从城市绿化需求向生态服务功能需求,从面向形象的住区美化向面向功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演变。过去的住宅、住区和房地产开发的方式与结果往往具有以获取阶段性利益为趋导、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给社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人与自然关系失调、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高等不可持续性特征。于是,许多以“生态”为理念的住宅和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运而生。
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可持续发展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的目标。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将“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单独列章予以重点论述,对改善住区规划和管理,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促进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和运输系统等制定了行动依据、目标、活动和实施手段。2001年,人居特别联大会议全面审查和评价“人居议程”的实施情况,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人类住区的必由之路,人类住区的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人类住区的建设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手段”。
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全球一枝独秀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正视在一些地区出现的日趋严重的城乡人居环境问题:如人口积聚,车辆猛增,道路不足,建筑林立;土地匮乏,耕地被占与退化;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视觉压抑,噪声扰民,空气浑浊;热岛、温室效应明显;水资源短缺、能源不足、物资浪费严重;等等。这些问题在全国、全世界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上述环境效应,其生态学根源就在于物流、能流过程的耗竭与滞留,生态服务功能的退化与灾变,生态系统结构的破碎与板结,以及行为和机制的短视和缺损。我的1/2,土地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中国以世界可用淡水和耕地资源拥有量的7%养活了21%的世界人口。因此,中国的城乡建设进程不能简单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否则我们至少需要一个半地球提供资源才能达到现代美。面对现代化的挑战,我们不得不另辟蹊径,探索一种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方法,促进人居环境建设的4类生态转型,即:从物理空间需求向生活质量需求;从污染治理需求向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从城市绿化需求向生态服务功能需求;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向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探讨生态建筑和生态住区问题就是一种尝试。

生态学是关于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系统科学,是人类认识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一种世界观和自然哲学,也是人类模仿自然、设计环境的一门美学和工艺学。
其实,任何任宅和居住小区都是自然和人结合的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只不过有些小区生态关系较合理、人与自然关系较协调和谐,有些生态关系

崇明生态住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qingyong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