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四級中國語文科工作紙(教師版)單元四:感事抒懷目錄頁數學生版頁數知識重溫22《捕蛇者說》和《賣炭翁》課文練習3-73–9自學教材老舍《我的母親》和胡適《我的母親》8–1310–18聆聽練習14–1619–,有助提升掌握篇章主旨的能力,深入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兩篇作品篇名相同或相似,可以比較篇章的主題;如果篇名不同,就要先分析篇章主要內容,掌握篇中的關鍵人物、事件、情境等,找出兩者是否有共同點,然後比較主題。(1)借事抒情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即通過敍述事情(記事、記物或記人)來抒發情感;在整個過程中,敍述不過是抒情的手段,作者在敍述的字裏行間流露出自己的感情。(2)反襯法指利用相反、相對的事物來陪襯、突出主體,更鮮明地顯現主體的特點的寫作手法。在記敍抒情文中,作者常通過記敍某些具相反特徵的事件或人物作爲襯托,以突出主要想記敍的事件或人物。(3)對比法把對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照比較的一種寫作方法;通過事物的對比,可反映出作者對事物的態度,有助突出文章主題。柳宗元《捕蛇者說》白居易《賣炭翁》【課文理解】《捕蛇者說》柳宗元1. 永州毒蛇有甚麼特性?為甚麼它可代替賦稅?此蛇皮呈黑色,帶白色花紋,毒性猛烈,草木接觸到牠,人被牠咬到,都必死無疑。但因牠有很強的醫療功效,能治奇難雜症,故宮中太醫借王命要求百姓四出捕獲,並以此充當賦稅作為條件。 2. 蔣氏的鄉鄰有甚麼悲慘的際遇?他們為繳納租稅,耗盡了所有生產和收入,結果落得流離失所,飢寒交逼,許多鄰居不是死去,就是遠徙他方。 3. 相比起鄰人,蔣氏的生活過得怎様?他的生活比鄰人過得好多。他只要能捕捉到毒蛇,就能安寢無憂,快樂生活,免卻悍吏苛索租稅的逼害。 4. 為甚麼蔣氏寧願犯險捕蛇也不賦稅?因為他一年只犯險捕蛇兩次,其餘時間都過得挺快樂,較之賦稅所過的困窮生活,自然好得多了。試理清本文的段落層次,並寫出其大意。段落層次及其大意: 第一層:1 交代永州毒蛇的特性及醫療功效,指出毒蛇可代替賦稅。第二層:2~4 記述作者和蔣氏的對話,揭示百姓賦稅相較捕蛇,生活情況更為悲慘。第三層:5 作者抒發與蔣氏對話後的感想,認為賦斂之毒甚於毒蛇。《賣炭翁》白居易1. 賣炭翁的外形和工作是怎樣的?他滿面塵灰,頭髮斑白,十指黝黑,只穿着單衣;他在終南山伐薪燒炭,然後用車把炭推往長安南門擺賣。 2. 從哪一句可以看出賣炭翁工作十分辛勞?從「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一句,可見賣炭翁即使飢餓疲倦,願寧在泥中歇息,也要繼續擺賣。從詩中可見,宮市使購買木炭時的態度是怎樣的?他們輕狂、專橫,毫無憐憫之心,認為以賤價購買木炭是理所當然的。 4. 試理清本文的段落層次,並寫出其大意。見段落層次。第一層:1 描寫賣炭翁的形象特徵,以及他工作的辛勞和矛盾的心理。第二層:2 描寫賣炭翁在雪地上賣炭的經過。第三層:3 記述宮市使以不合理的價錢買炭。【基礎訓練】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捕蛇者說》和《賣炭翁》所刻畫貪官污吏及宮市使的形象是怎樣的?試在相應的空格內加✓。貪官污吏及宮市使的形象《捕蛇者說》《賣炭翁》(1)神態得意、輕狂。✓(2)四處擾攘,導致雞犬不寧。✓(3)苛索無道,處事不公。✓✓(4)毫不體恤百姓。✓✓2. 寫出《捕蛇者說》和《賣炭翁》兩篇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捕蛇者說》:作者感歎賦稅毒害百姓,比毒蛇還要嚴重,也同情蔣氏及其鄉鄰的困苦。《賣炭翁》:作者借賣炭翁的遭遇,控訴宮市使的專橫肆虐,也同情遭受剝削的平民百姓。二比較篇章的主題1. 蔣氏和賣炭翁面對貪官污吏的逼害,在心態上有甚麼相似之處?在行動上又有甚麼不同?蔣氏賣炭翁心態兩者都感到十分悲傷、無奈。行動以捕蛇這種受害較淺的方法,逃過悍吏的逼害。無法採取任何行動。2. 從蔣氏和賣炭翁兩個人物的際遇可看出兩篇作品分別表達了甚麼主題?試分別用不多於10個字寫出來。《捕蛇者說》:哀重稅之害。《賣炭翁》:苦宮市。 3. 兩篇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有甚麼共通之處?試說明之。兩者的主題都是反映在上位者向百姓施加逼害,控訴他們的專橫、肆虐,並表達對受害百姓的同情。三分析及比較寫作方法借事抒情1.《捕蛇者說》和《賣炭翁》都通過記事來抒發情感,其方法可有相同或相異之處?試根據下列項目作出說明。(1)記敍人稱:《捕》文運用了「第一人稱」,《賣》文運用了「第三人稱」。(2)記敍順序:兩者皆運用了順敍法。 2. 兩者在記事方法上略有不同,原因何在?又如何通過記事抒發情感?提示可考慮事件背景、人物身分和作者處境等因素。《捕》文記述作者在永州任官時所遇到事情,故把所見之事真實地記錄下來,以真切地抒發對當地受害鄉民的同情。《賣》詩作者當時正在朝廷做諫官,故借賣炭翁作為受害一羣的代表,客觀地呈現他的遭遇,起「以小見大」之
老舍我的母亲节录胡适我的母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