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烽火不息.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烽火不息——参观息烽集中营旧址息烽县位于贵阳市北部,是一个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好地方。据说,一向迷信的蒋介石认为息烽二字是“息灭烽火”的意思,可以讨一个扑灭革命烽火的“好兆”。但事与愿违,最终熄灭的是反动派的淫威,革命烽火却如燎原之势,愈烧愈旺,愈烧愈大。在息烽阳郎坝川黔公路边,有一处由青山环绕的地方,树木青翠,郁郁葱葱,一片繁茂,显得生机盎然。当大家都沉浸在欣赏秀美景色的时候,青山高处数座碉堡虎视眈眈的注视着这片葱茏的树林,监视着树林里的一举一动,显示出这里曾经的森严和恐怖。抗战时期,息烽集中营就设在这里,国民党反动派将这里变成人间地狱,严酷摧残抗日志士、革命同志及进步人士,使这片茂盛的树林里暗藏杀机,危机四伏。我们怀着沉重而又崇敬的心情,走过广场,走进息烽集中营。里边古木参天,青草丰茂,流水潺潺,在绿树掩映下,各种风格的木质建筑或依山而建,或傍湖而立,有集中训话的礼堂,有特务们开会的中山堂,有集中营本部办公楼,有特务休闲活动的洗心池、篮球场,更多的则是关押不同犯人的监舍。昏暗的监牢,破碎的草席,坚硬的床板,连贯的铁丝网,栅栏后边的铁镣,漆黑的岗亭,无不向人们诉说当年凄惨的场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将这里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军统特务们将重庆望龙门看守所称作“小学”,将臭名昭著的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称作“中学”,而将息烽集中营称为“大学”,可见息烽集中营捕杀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的森严与规模。息烽集中营设监狱八栋四十三间,残暴的反动派将如此黑暗的监牢竟冠以堂皇的名字,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称为“忠斋”、“孝斋”等,其中“义斋”为女监狱。集中营自1938年11月建立到1946年7月撤销,被囚禁的人员主要有杨虎城、宋振中(“小萝卜头”)、许晓轩(《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罗世文、车耀先、黄显声、张露萍、马寅初等共产党员、抗日将领和爱国知名人士1220余人,在这里屠杀和折磨致死600多人,400多人下落不明,转押重庆72人(大多在重庆被杀害),幸存者不足百人。在半山腰还隐藏着一个处于地面下的溶洞,当地人称为猫洞。里面阴暗潮湿,摆放着锈迹斑斑镣铐和各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刑具。军统特务们在猫洞里使尽了种种酷刑,其中“吃汽水”、“坐飞机”、“半边吊”、“老虎凳”、“点天灯”、“披麻戴孝”等更是令人发指。由于猫洞较为隐蔽,再撕心裂肺的叫声也传不出去,反动派于是将猫洞改名为“妙洞”。息峰集中营失踪的革命者有数百人,据说大多是在这里审讯时被折磨致死后就地埋在洞里。集中营第一任主任何子桢将息烽集中营变为人间地狱,采用全天关牢房、体刑毒打、水火交攻(开水烫与烙烙铁)、灌辣椒水、十指连心等刑罚摧残革命者的身心。第一任主任周养浩大搞“狱政革新”,要求受关押人员参加印刷、雕刻、做鞋、办报、演戏等活动,妄图通过“精神感化”,取得酷刑和杀戮所不能得到的东西,但他的阴谋最终还是失败了。面对凶残敌人的残暴酷刑,共产党员们的革命理想没有丝毫动摇,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他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展现出了共产党人的豪迈气慨。他们以意志与毅力、鲜血与生命,大义凛然的同白色恐怖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革命赞歌。以《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许晓轩烈士为首的革命先驱成立了秘密支部,使革命之火在这座人间魔窟里始终燃烧不息

烽火不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