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观后感_7《阿凡达》观后感《阿凡达》的中文译名,虽然据说是卡梅隆亲自定的,但我还是想说,这个中文译名真的很难听,不如之前的《天神下凡》或《神之化身》有气势。哪怕是那个最平淡的《化身》,都比这个类似“阿凡提”的名字好听。我只看了ImAX版的《阿凡达》,但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阿凡达》其实还是一部很传统的好莱坞电影,看什么版本都无所谓,它都是一部足够好的电影。只是对于3D版本来说,它的观影感受无疑是更好的。而看3D+ImAX版本,则是一种“奢侈”的观影体验──并不是内地贵到离谱的电影票价,而是资源的稀缺性所导致的。此次内地只有11家ImAX影院放映《阿凡达》,结果直接就导致了ImAX影院的一票难求。这种人为的资源稀缺,又进一步加剧了ImAX影院的火爆,我就听说北京的三家ImAX影院夸张到提前三天就卖完了预售票。对于电影消费来说,这其实是很少见的一个现象。电影消费的一大特点,就是无论你拍电影花了多少钱,电影票价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并不会人为地分出三六九等。而《阿凡达》则改变了这个电影行业长期以来的规律──因为ImAX影院可以带来更好的观影感受,所以很多观众宁可忍耐、等待,也要排队看ImAX版本。而ImAX银幕的稀缺,就直接导致了观众被迫要接受一种“等级消费”。这可能就是詹姆斯·卡梅隆和《阿凡达》给电影行业带来的第一个冲击。中国电影博物馆的ImAX版《阿凡达》,虽然号称是胶片版,但不知道为什么,电影画面并没有投满整个银幕,而是上下左右都有黑边,可能只利用了银幕面积的80%左右。考虑到这样一个现实,我现在不想再继续推荐博物馆的胶片版本ImAX了,因为这和数字ImAX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了。特别是北京近日的大雪,让博物馆的交通条件实在很恶劣,除非你认为那里相对低廉的票价可以让你觉得值回路上的折腾。看ImAX版《阿凡达》,因为戴的是偏振眼镜,所以眼镜片必须要和银幕光轴保持垂直,否则会出现重影。也就是说,你看电影的时候,脖子不能歪,必须要一直保持端正姿势。考虑到《阿凡达》的片长(160分钟),看完后脖子有点辛苦。从立体电影的观感来说,《阿凡达》的立体效果确实是革命性的。不算那些立体动画电影,3D+ImAX版我之前只看过《国际空间站》,那是ImAX立体摄影机实地拍摄的纪录电影。作为一部大量应用cG合成的立体电影,《阿凡达》的立体效果已经和《国际空间站》是一样的了。但是《阿凡达》作为一部原声对白,中文字幕的电影,中文字幕出现的位置非常古怪,它是在立体画面的中间层出现的(而原片的英文字幕就是出现在最前面),观众需要频繁地调整自己的视线焦点,时间一长有些不习惯看字幕的观众很难不头晕。我的建议是要么飞快地瞟一眼字幕,知道大致意思后,然后再飞快地让视线焦点跟随画面焦点;要么是干脆不理会中文字幕,因为对白不算复杂,而且中文字幕翻译的错漏也很多。听到很多人对《阿凡达》的故事有抱怨。《阿凡达》的故事你可以说它是老套的,但绝对不简单。作为好莱坞传统电影叙事技巧的典型体现,《阿凡达》的故事即使放在上世纪80年代,也是商业电影里的中上水准(我说这话的意思,就是我认为现代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故事水准在下降。)。考虑到卡梅隆宣称自己早在15年前就完成了这个故事,所以我想它显得有些老套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本片技术水准的崇拜,就去贬低这个故事的水准。对于一部全球发行,要面对不同文化、种族的观众的商业电影,
《阿凡达》观后感 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